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资讯 资讯> 读书美文

幸福感从何处来

【连网】(□ 唐晓宛)林语堂一生著述颇丰,但要说起在中西方都知名和畅销的作品,可能就首推这本《生活的艺术》了。1937年,林语堂在美国出版该书,获得巨大成功,在《纽约时报》的每周畅销书排行榜上雄踞榜首长达52周,前前后后光在美国就出版了40多个版本,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记得有谁说过,在西方人印象中,所谓东方情调就意味着一种闲适优雅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状态,这和本书的“推介”可能不无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林语堂在向西方人介绍中国文化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林语堂在这本书中探讨“生活的艺术”,和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显然是深谙此道的。中国人的生活,在他看来便是一种闲情淡雅之事,时时追求一种恬淡、闲适、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他论及老子的淡泊、陶渊明的闲适,他吟诵《归去来辞》,告诉西方人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畜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他将中国人的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于笔下。他在书中引了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评语,提到人生33种真快乐:“其一,夏日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其一,做县官,每日打退堂鼓时,不亦快哉!……其一,看人风筝断,不亦快哉!”这是多么洒脱的生活态度。而这样的生活态度是有文化根底的,它来自于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林语堂如是说:

“中国人过着一种比较接近大自然和儿童时代的生活,在这种生活里,本能和情感得以自由行动;是一种不太重视智能的生活,敬重肉体也尊崇精神,这些成了一种奇怪的混合物,所以归纳起来,这种哲学的特征是:第一,一种以艺术的眼光对人生的天赋才能;第二,一种哲理上有意识地回到简单;第三,一种合理近情的生活理想;最后的产品就是一种对于诗人、农夫、放浪者的崇拜,这是可怪的。”

中国人何以形成这样的人生哲学,林语堂在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那里找到了渊源,是老庄教会了中国人清静无为,是孔孟教会了中国人中庸。在林语堂看来,陶渊明无疑是中国人生哲学最高和谐的体现者,即“所谓的理想哲学家即是一个能领会女人的妩媚而不流于粗鄙,能爱好人生而不过度,能够察觉到尘世成功和失败的空虚,能够生活于超越人生和脱离人生的境地,而不仇视人生的人。”

将适度的物质享受与注重审美的高雅情调相结合而创造一种闲适的、艺术的生活是林语堂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符合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换句话说,也就是要让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协调发展,不能通过无节制的物质享受来追求幸福,而是通过提高精神生活水平来获得幸福感。所以,谈论“生活的艺术”也就是思考如何学会“艺术地生活”,这也让我们想起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在对于物质成功的渴求、对于名利的渴求空前充斥国人内心的今天,重读这本《生活的艺术》也许会起到一剂清凉散的作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