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李正冬)什么叫“眼色”?无需刨根问底,稍有一点生活常识的人都能道出它的意思,无非是说一个人见机行事的能力。如果再在“眼色”两字前面加上一个“没”字,那难免就成为他人语境中被鄙夷的“料”了;这也说明某人心智差劲,不明事理,缺乏感观意识。众人皆知,“童言无忌”,显然少儿不包括在内。倘若这一所指是针对某一个成人的话,他或是她多多少少会让别人有些小瞧、看不起,甚至令众人嗤之以鼻。那么,在现实中,有没有没“眼色”的人呢?笔者可以肯定地说:有,不但有,而且大有人在。
据我观察,在那些“没眼色”族群里,人不分男女,事不分大小,只要有生活的“舞台”,在有意无意中就会毫无顾忌、不加思索地展露出来;在表现形式上,他们往往是各“抒”其“言”,有想当然的,有随心所欲的,有争强好胜的,有出于无奈的,有故意而为的,等等。总之,可谓是花样繁多,不拘一格。这些人就好像长不大的孩子,他们用亲身“实践”,活脱脱勾勒出世间诸多“没眼色”的“任情集锦”。
在众多“没眼色”人群中,有一类人“表演”尤为“抢眼”,那就是自以为是,明明知道某件事不可为,却又旁若无人地“做”了起来,并且一点愧疚之意都没有,就好像他的所作所为理所当然,就该如此。抬望眼:在一些公开场合,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等告示赫然醒目,可有的人却视而不见,唯我随便,无论在何时何地,想“吸”就吸,想“吐”就吐,想“扔”就扔,一点也不检点,仿佛自己是个局外人;排队购物、按序上车,这是公共秩序的基本法则,可有的后来者犹如“星外来客”,目中无人,要么就“超号”,要么就“插队”,丝毫不顾及众人的横眉怒目;按理说,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可有的人走在羊肠小道上,还要勾肩搭背窃窃私语,任凭前后行人埋怨,他仍优哉游哉,不屑一顾。更让人气愤的是,有的人为了自己方便,索性把私家车停在人行道或是停车场出口处,把原本就很不通畅的路面堵得水泄不通,使周围的人和车辆动弹不得……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诸如此类“没眼色”还远远不止这些,即便是在官场中、单位里、大街上,这类现象也屡见不鲜,可以说是俯拾即是,不计其数,用车载斗量来形容都不为过。
细细分析,身边这些人为何这么毫不在乎,竟把无知当有趣,把无良当有意,并一再重演叫人鄙视的“剧目”,将那些饱受诟病的“没眼色”视为习以为常,一点也没有“害臊”的感觉;就因为这些人的“操守”,才使得此“阵容”被扩大,因而污染风气,败坏文明。这难说不是“潮湿心理”在作祟。新加坡囯立大学社会学家波特·斯特劳恩教授在一次公共礼教演讲中指出:“当社会中某些‘愚陋’被一些人存于心间,并借机发挥,一方面是有其劣质土层和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制约因素被弱化;建议人类社会应该对此发出讨伐的声音,让那些有不良嗜好者无所遁形,要不文明社会进程就会被添堵。”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我不知道新加坡专家教授这样阐述社会现象是否符合我国囯情?不过,有一点是相似的,即:一些人把生活中的“小节”不当一回亊,甚至是听之任之,我行我素,从而定格为常态化。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行为由意识决定。一个人的德行如何?品性是关键,否则就容易出现由局部影响到一片,由区域影响到整体,乃至影响到全社会。正如古人所云:“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当下社会,正大步流星朝着富裕、文明方向前行。众人在路上,你提携,他给力,才会越走越远;反之,你使绊,他堵气,那将步履蹒跚,难圆梦境。
说得更明白些,我们正处于摩肩接踵、拥挤不堪的社会当中,亲情、友情,体贴、关爱,为了美好的明天,当是我们这个团队的“主题词”。不论你有这样的生活习性也好,也不论你有那样的生活方式也罢,保持自我约束,不产生杂音,秉承公序良俗、相向而行,才是重中之重。因此说,变“没眼色”为“有眼色”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