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马献武)秋痕渐深,凉意透了薄衣。捻一指清风入怀,摘一片绿叶细语,拾一抹情思触动心灵,让清灵的空气凝滞住脚步,让心灵剥落掉所有的浮华与喧嚣,轻嗅着恬恬静静的味道,在一径蜿蜒里感知天与地的纯净与博远……
一朵菊花寂寥的暗香,如绵绵秋雨,似云霭烟霏,带着深深的抑郁悄悄袭来。谁能看透这浮世的起伏?十月的风,穿越了我的衣袂。
红尘千里路。我游走在一朵朵菊黄的诗意中,用月白风清的文字敲打着它的安宁。我知道诗人观菊是扎着堆地去东篱的。先有晋代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想必是他老人家低头寻菊时,最美的那一朵就在东篱下。东篱有菊美?这大唐的诗仙也来到东篱借菊言志:“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惠,亦自有芳菲。”白居易也去东篱赏菊,留下诗句“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李商隐瞧着东篱颜色各异的菊花,也不由得感叹:“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接着宋代的史铸也被那孤芳自赏的黄菊引至东篱之下,深深感慨一番:“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占群葩附艳阳。”张孝祥身在他乡,见那东篱之菊,竟忘乎所以,轻吟一曲:“凝薄雾,傲繁霜,东篱恰似武陵乡。”范成大在重阳那天也去东篱赏菊,触景生情,留下诗句“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后来明朝的唐寅在《菊花》中写道:“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沈周对《菊》更是情有独钟:“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最后,李清照也徘徊菊丛,影移东篱,脱口而出:“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季节里穿梭的风,吹散了我零乱的长发。金秋十月,一地的旧时光、旧故事。菊黄还在,可东篱哪里去寻?我知道,我抑郁,是因为我还爱着。
可是爱是什么?我已经羞于说出这个字。爱也许是祈祷和幻象,清冷高远,诡异难辨,不属于现实的世界。安妮说:爱是神,一直被追求,从未被得到。
菊花两个字说出来,便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飘过来。多少诗词歌赋赞美过菊花?菊花为什么要来到这寂寞的人间?还要寄人于东篱之下?人生就似一场又一场的折子戏,悲喜爱恨,由不得自我。这寂寞人间对菊花的爱,盘根错节,层层叠叠,似品读六朝古书。我痴迷那菊花的黄,细雨微凉的黄。在烟锁的清秋里,那勾魂牵魄的黄有种绝世的味道,醉美于这种清凉的黄,一见钟情,犹如艳遇。难怪诗人秦观在仕途坎坷无限惆怅之时,立于风中站在篱前“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那耀眼的花蕊,那密密麻麻的美丽,那不动声色的爱与哀愁,便是对诗人最好的回答。多情的菊花啊,带着跋扈的清凉,在季节深处,鬼魅地伸出枝叶,妩媚地勾引着我……
或者是温柔,或者是疼痛,或者是遗留在身体某处的一滴眼泪,都被眼前这菊黄所遮掩。当人生远离那些浮华,喧嚣,热烈;远离人群的热闹,名利,趋炎附势,人生是往回收的,收的姿势当然不像菊开一样光彩四溢。可是这菊,抽筋剥皮了,没有了灼灼夺人之姿,却有了季节中硕硕风骨之态。
时光转角,岁月深处。我端坐在一株凉菊下,以它的淡然与清凉,在禅音里触摸素简的光阴。什么是天荒?什么是地老?春花秋月过后,素色地活在自己的季节里,或许,那是一朵黄花最好的归宿。把所有的一切清扫干净,等待长风再起时,绽放的依然是最清逸的姿态。
十月的天空泼满露凉,云裳露水一滴一滴,从藤黄的叶尖滑落,打湿寂然的天井。你金色的衣襟在风里飘拂,淡淡的惆怅在季节的枝头飘啊飘,那种清凉在岁月的一端一点也不湿,一点也不张扬,但是却看得到傲骨,看得到心中的悲欣,让人潸然泪下。隔着轩窗听你,如听唐诗宋词一般,生怕惊动了什么似的。无数次在季节里看你,那么平静,那么淡然,溢满盛世的姿态,那样惊心,那样惊魄!惹得我,突然间就生生惆怅起来,这惆怅最是心疼。仿佛有一缕千年陈风,从诗经中吹来,就着一弯渐隐的上弦月将离人心事浅斟,慢饮,有菊在东篱,犹如红酒注入了高脚杯。自古赏菊东篱下,如今菊开落谁家。若要寻得东篱菊,腹有诗书气自华。梦里千百度地追寻,回眸,命中注定的一份相遇,竟是那苦苦追寻半生的缘。爱恨悲欢,一世纠缠,难以抽身。只是,这悲欢爱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失去东篱的你,菊黄依旧,清绝与寂寥依然。 (作者供职于东海县桃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