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徐学平)冬至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等,与春节、端午、中秋并列为四大节。冬至原本是指“冬天到了极点”,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气候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因而民间有“冷在三九”之说。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先人们就用土圭测定出冬至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诞生最早的一个。但将冬至作为一个节日,却是汉代的事,当时人们认为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回升,是个吉日,所以《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魏晋时,皇帝在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并有献袜履之仪,表示迎福绵长。南北朝时,其礼更重,且有拜父母之礼。到了唐宋时期,冬至成了祭天祭祖的日子,冬至已与过年并重了。明清时仍继承这一风俗,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由于冬至节的礼仪类似过年,所以又称“亚岁”,《清嘉录》中甚至有了“冬至大如年”之说。
冬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还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饮食文化,但因地域不同,所以风俗各异。吃馄饨是较为普遍的食俗,甚至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每到冬天他们就受到北方匈奴浑氏和屯氏部族的侵扰,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做成带馅的面食,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以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意味着团圆和吉祥。另外,中医认为寒冬宜进补,所以北方还有不少地方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吃“捏冻耳朵”则是河南人冬至吃饺子的俗称,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正如杜甫诗云:“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的一首《邯郸冬至夜》让人在这漫漫长冬里感受到了一股温暖。听说,在台湾,每到冬至人们都要用九层糕祭祖,人们用糯米粉捏成各种象征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熟。祭祖之后,宗亲们大摆宴席,吃九层糕,称作“食祖”,以此来联络宗亲们的宗族感情,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我不由想起了雪莱的那句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