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荆墨)著名女诗人席慕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她写出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已成为时代的符号。她的诗歌温婉动人,散文也细腻传神。散文集《写给海日汗的21封信》(作家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是席慕蓉发掘自我的轨迹与告白,字字沁人心脾,展现浓得化不开的生命“乡愁”。
这本《写给海日汗的21封信》,是席慕蓉的散文新作。海日汗,是一个存在于席慕蓉想象中的少年,是席慕蓉自己设定的诉说对象,他是一个生长在内蒙古的蒙古少年。席慕蓉用六年的时光和绵密的笔触,写下她对海日汗的期许,并与他分享自己在寻觅原乡的长路上的具体心得。席慕蓉从自己的小小乡愁里走出来,重新面对自己家族在此生长繁衍的山河大地,开始娓娓诉说。所谈的内容,涵盖蒙古及蒙古高原其他游牧民族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的诸多话题,以散文语言和书信形式呈给读者,深入浅出,亲切感人。
席慕蓉的成长历程,注定了她的与众不同。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一位能骑善射的王族公主。席慕蓉的全名是穆伦·席连勃,蒙语大江河之意,汉文音译席慕蓉,而这位永不停歇的寻乡诗人,一如既往用文字结构用色彩填充用镜头记录,她向世界展现蒙古之魂。席慕蓉说:“回到故乡后,我成为了一个身份确定的蒙古人,我总是下意识地讲述我的蒙古,朋友说,有时候他们在享受我的蒙古,更多时候,他们在忍受我的蒙古。我突然发现,对故乡爱的表达也不能‘自我膨胀’,也需要理智,不能浮夸,因为每个人的故乡都很美好。”这是一种超越,或者是对乡愁全新的诠释。
席慕蓉笔下,“海日汗”就是蒙古族孩子们的代名词。为什么专门给蒙古族孩子们写信呢?席慕蓉说,因为他们在逐渐丢失自己民族传统的土地、文化、价值观、母语,他们在迷失方向。这是“最让我心怀疼痛的”,而“我的年龄比你大了几十岁,因此多了几十年慢慢反省的时光。同时,在最近的十几年间,我又有机会多次在蒙古高原上行走,遇见了许多人许多事物,有了一些感触和领会,就很想告诉你。”这样,也许可以对他们有些用处,让他们能在百万、千万,甚至万万的人群之中,安静而又平和地寻找到真正的自己。
席慕蓉的乡愁,经历了从个人的乡愁,发展到民族的和整个游牧文化的乡愁的演变过程。席慕蓉发现:“在教科书里,不论是‘匈奴’‘突厥’‘回鹘’还是‘蒙古’,好像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