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资讯 资讯> 文旅动态

李映庚:海州走出去的“中国近代军乐先驱”

【连网】(张晨晨)清末民初,海州出了位音乐大家,他就是我国近代军乐先驱李映庚。他创作的《军乐稿》开创了我国近代军乐的先河。他在传统昆曲曲牌和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强化节奏,使历来轻歌曼舞、一唱三叹的昆曲,演变为铿锵有力、威武雄壮的新乐。首创了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军乐作品。  

1

板浦商人家庭出身,却对昆曲情有独钟

根据有限的史料记载,李映庚,字啸溪,又字跃西。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出生于海州板浦一个商人家庭。幼读私塾,童年为生员,而立之年中举。

李映庚的音乐功底是在少年时期打下的。清朝末期,苏北地区昆曲颇为流行。李映庚聪颖过人,自幼特别喜爱音律,对昆曲、京剧、声乐等尤为谙熟,且善弹琵琶;他和其弟李燕卿还经常相聚一堂,弹唱切磋技艺。

得功名后,李映庚对音乐更加热爱,曾在家中开设票房,演唱昆曲以自娱。长年习练,使他演唱昆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对音律研究也颇有造诣,在北方昆曲界颇有名气,著名京昆名伶陈德霖和王瑶卿早年都曾随他学过昆曲。这也为他后来创作《军乐稿》打下扎实的基础。

2

李映庚44岁考中进士后,在直隶省迁安县任知县,三年后升任知府,先后在正定、大名、天津、保定等府任职,民国初年任国民政府肃政史。其间,正值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国内反帝爱国斗争风起云涌,变法图强思潮兴起,对其思想产生了强烈影响。

他以诗痛斥八国联军是“妖蛇”、“豺狼”,对祖国被列强瓜分痛心疾首。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他奉调戍边,决心以身许国,抗击入侵俄军。

但未到任战事已熄,遂回天津任上。

民国乱世,受雇于袁世凯军乐队

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政府因“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屡受外国列强的武力胁迫,意欲扩充军备以自强,任命袁世凯为新建陆军督办,于天津东南70里处的小站主持训练新军———武卫右军。

当时李映庚在天津府任上,正逢袁世凯奉命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他仿效外国陆军建制,创建一支军乐队。袁世凯深知李映庚精通音律,便请他编写军乐谱,培训军乐队。李映庚便主持开办“军乐传习所”,亲自讲授军乐。

起初,他指导新军乐队用铜管乐演奏了法国革命歌曲《马赛曲》,气势雄壮,震撼人心,深得慈禧太后赏识,并奖给他一些银两。为鼓励乐队队员刻苦训练,他当即把全部银两分给队员,自己分文不留。此举遭到新军雇用的西洋乐队忌恨,遂集体离去,企图胁迫李映庚屈服。李映庚决心以自己培训的中国乐队代替西洋乐队,以反帝爱国军乐代替西洋军乐。

于是,他便修撰军乐谱,自撰歌词。他先创作军歌歌词,报经袁世凯同意后根据歌词谱写乐曲。他将部分昆曲曲牌按进行曲的节奏进行改编,历经三个月,完成了十余首军歌交付乐队演练。其间,他曾在《上袁尚书第二禀》中,阐述了他对军乐创作及音律特征的见解。是一篇很有见地的音乐学论文。

创作的《军乐稿》,开创了我国近代军乐的先河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李映庚在保定知府任上,将创作的《军乐谱》加以整理,于宣统元年(1909年)石印出版问世。据有限史料记载,《军乐稿》共四卷,前有自序,后有附录。自序简要评述中国音乐发展史,附录两篇为上袁世凯书,一篇说明创作意图,一篇答客难,讨论乐理,可谓开创了我国近代军乐的先河。

《军乐稿》是一部首创了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军乐作品。李映庚在传统昆曲曲牌和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强化节奏,使历来轻歌曼舞、一唱三叹的昆曲,演变为铿锵有力、威武雄壮的新乐。

据了解,《军乐稿》卷一是比较研究中西音乐的异同;卷二为颂歌,旋律舒缓庄重,用于各种庆典;卷三为军中散曲,乃《军乐稿》之精华,包括“兵歌”20阙,“将歌”8阙,“得胜歌”4阙,“军挽歌”4段7阙等4部分。作者在曲中大声疾呼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打倒列强,保家卫国;卷四是“练音北调”、和“练音南调”,为军乐队平时练习的曲谱。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后,李映庚初登礼馆,继任言官终至肃政史。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做起洪宪皇帝。李映庚初则上书规劝,终则斥责袁世凯的倒行逆施;痛骂筹安会“厚诬民意”,是“筹乱”。遂与袁氏决绝,拂袖辞官。于民国五年初溘然长逝,终年71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