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资讯 资讯> 读书美文

用心灵感悟云台山

【连网】(王绪年)从文学角度,江苏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板块。连云港被专家认定为苏北板块中的山海文学板块。我由于出版几本与海洋相关的散文作品,被江苏著名文学评论家认为是连云港海洋文学的代表人之一。那么,代表连云港山文学的是谁呢。读了《朐阳劄记》后,我认为王统葆、王绪友有资格成为山文学的代表人之一。

微信截图_20200525110545

连云港山环海抱,山海相拥,天清地宁,万物宜生,人杰地灵,诗称“陇阡西去四千里,淮海东来第一城”。这里的山便是云台山,古称郁洲、苍梧等等,而云台山脉,分前、中、后三山,前云台有花果山、中云台有田横岗、后云台有大桅尖。几百年来,云台山早已成为文人墨客文学创作的宝库。《西游记》是最伟大的代表作品之一。因为云台山有灵气,愈发显得神奇和浪漫,人们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文学创作有了独特魅力,无数人为之记录着、感悟着,把山里的草木、清风变为文学作品。王统葆、王绪友30多年,年年不停地踏青看山,采访奇树异草,把山、山里物、与物相关的知识,记在本上,写在纸上,悟在脑里,最终,把作品奉献给与山相关的读者。

《朐阳劄记》根植于这片广袤沃土,以史为经,以岁时、拾遗、寻趣为纬,亦史亦文,文质互见,亦叙亦议,叙议得当,笔意纵横而考证严谨,旁枝逸出而意趣盎然,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朴实的创作笔法。

当下,文学领域,散文创作最大趋势是用朴实的笔法,抒写真实的感情。真情实感是时代的需求,是大众的渴望。好的散文,在唯美前提下,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情感含量、更多的知识含量、更多的文化思考含量。而最好的散文,是用最平白朴素的语言、最强烈意蕴的文字。我以为,作者做到了。全书200多篇文章,像白开水,很平淡却很解渴;像百科全书,有遗漏却能让你看懂云台山的一草一木。其中,写《红楠》:红楠是云台山现今唯一保存下来自然分布的常绿乔木,因叶大厚实,色彩艳丽,冬夏常青,山里人叫它“寒夏青”。在《百合》里写道,云台山百合有四种,分别为卷丹、百合、条叶百合、有斑百合,共同特点是,叶子青翠娟秀,茎秆亭亭玉立,花枝殊常美艳。而写云台山的紫藤,作者则巧用了李白一首诗: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在80多篇奇花异草文章中,赤色的石榴花,橙色的凌霄花,黄色的野杜鹃,绿色的爬山虎,青色的绣球花,蓝色的牵牛花,紫色的山麻杆,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多姿多彩、美轮美奂的七色世界,读后美感油然而生。而更多的文章,把人带入百花园中,去认识未曾谋面的植物。

以散文笔法说风景、风土,让风景、风土多了些文化气息,是《朐阳劄记》又一特色。在书里,我们通过优美的文字叙述,可以充分体会到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蕴:“云台拾遗记”,明代“云台山三十六景”、清代“云台山二十四景”,真人、真事、真景,结合趣闻、轶事、自然景观、实物造景、人工图画,读来有如身临其境。写云台山三十六景,还是二十四景,作者不是简单翻译明清古文,实物在还是不在,都要找到,哪怕仅存的遗址。所以,在他们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记载,更能见到当今的状况。《山寺神钟》是明顾乾写的法起寺里的一景,说在宿城山里,晨钟暮鼓,清梵远闻。法起寺的钟,在历史上曾名扬一时,顾乾诗道:古寺神钟起,朝来次第鸣,数声残月落,一径好风清,过涧游鱼听,径林宿鸟惊,寥寥万籁静,人耳动遐情。此后明人将晨钟暮鼓定为云台山三十六景之一,可惜,钟和庙毁于修水库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不过作者一个跳跃来到花果山,看到海清寺又挂起了大钟,感慨每当钟声响起,亦有“晚送门人出,钟声杳霭间”的风致了。《红涛浴日》是清云台山二十四景之一。作者说,清乾隆五十年,大海东退,云台山连接大陆,游人登花果山观日,已经看不到红涛浴日奇观了,而以个人眼光,现今比红涛浴日美的景观是云台铺海,云台烟云才是最具诗情画意的。日出大海,没有了海,日在云中出的万千气象,形成了另外一种景观。是的,在今天许多景观已经不再或残存的,读了书中的明清人写的六十景,或许能找回些印象。

《朐海劄记》揭示了港城生态经济发展方式,玉兰花王、金镶玉竹、东磊樱桃,在书中都有浓墨重彩之笔。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赞叹云台山山水风貌、奇花异卉同时,对港城文化遗产、自然状态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深入思考,提出了独到见解。如张宝山奇石遭到破坏,山消石尽,一些奇石进了单位大院,多数石材当作普通建材使用,这种行为就是在消费祖宗留下的遗产,是到大加鞭挞、全力阻止的时候了。在书中,作者特别关注本地的特产,沙光鱼、海英菜、白花草、睡松、淮盐等在多篇文章中有所反映。对沙光鱼自生自灭不成产业,流露出恨铁不成钢的感慨。几近枯竭的淮盐生产,再不保护一块,哪怕是一小块,千年“文物”将荡然无存,到那时,我们上对不起老祖,下有愧于子孙了。

作为一部写云台山的书,反映地灵人杰,作者第一次大篇幅写了“云台山之子”王鸣鹤。王鸣鹤出生于花果山当路,明云台十八村唯一武进士,一生指挥参与36仗,抗倭寇、平播州、战安南、熄黎州,仗仗关乎国家安危民族团结。作为云台山出去的名人、战将,连云港很少有文章,连“名人堂”都没进去。作者多年采访、满怀感情用了近10万字、20个章节,第一次完整地反映王鸣鹤的一生功绩。从郧阳抚变、陕西游击、固原退敌、狼山抗倭、贵州平播、崖州平黎,见证了一位常胜将军的历程。对其兵书《登坛必究》的介绍,使人相信常胜将军必有常胜之道。

文学本该服务社会,服务生养你的故乡。可是,有的文学远离社会,甚至背离故土,玩起利益文学。好在,连云港有一批作家深入生活,反映社会本真和原汁原味的作品越来越多,这是文学的力量,人文精神的力量。连云港这块文学创作的宝地,期待更多的作家挖掘,期待有更多作家像王统葆、王绪友一样,深入连云港山水,用心灵感悟云台山,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我们品味更多的连云港“私房菜”。

书评人简介

王绪年,1956年出生于连云港市台南盐场的海边。二十岁离开盐场,做过教师、宣传干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从事新闻工作,历任记者、主任、新华社记者站站长、《苍梧晚报》总编、《连云港日报》副总编、正处级副书记、副社长,高级记者。有多篇散文在江苏和华东地区获奖。2006年以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海边记事》《盐的记忆》《山海石城》《民主路———新浦老大街的故事》四部纪事散文。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作者简介

王统葆,1950年生于海州。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学士。长期担任新闻报纸刊物编辑工作,任副刊主编。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加入省市作家协会文艺家协会。发表散文、小说、剧本等作品计百余万字,结集出版的有散文小品、人物特写集《佳蔬竞鲜》《青山夕照》。创作的电视连续剧《盐场风云》《情牵雷锋车》《海滩上没有神话》在中央电视台播咉,在全国、省获奖。曾获首届连云港文学奖。

王绪友,1960年生,江苏连云港海州人,大学文化。从事税收工作近40年,长期担任基层税务管理、党务纪检和领导工作,业余涉及党务理论、税务文化、税史、地方文化和宗族文化学习研究。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在省市和行业屡次获奖,现任连云港市税务学会会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