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资讯 资讯> 文旅动态

耄耋夫妻情谊深艺术伴侣幸福长

【连网】(张晨晨 孙荪  刘海英) 去年夏天,灌南县张店镇南闸村上演了一出大型古装淮海戏《绣花女传奇》,引得村民们围观——因为古装特别讲究穿戴,一场戏下来演员衣服全部湿透,但演出效果非常好,观众们赞不绝口。这台演出的主角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一招一式,颇为精道。而伴奏的也是吹拉弹唱样样精到,有时还会跑个龙套。

微信截图_20200601111450

这是一对老夫妻———丈夫名叫廖德科,今年83岁,妻子名叫冯素玲,今年77岁。虽然都已是耄耋高龄,但是他们妻唱夫随,相互支持,相互理解,没有烦恼,不仅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他们创办的灌南县素玲艺术团也给灌南这座小城带来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伉俪情深 相濡以沫

1963年,在福建海军某部服役的廖德科经过自己妹妹的介绍,认识了爱好文艺的冯素玲,两人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很快携手走进婚姻殿堂。

1965年,冯素玲随军到了部队,由于她爱好文艺,京剧、黄梅戏唱得字正腔圆,加上人长得俊秀,被安排到部队文工团工作,经常到舰艇、雷达站、炮兵阵地上慰问演出。她还和著名歌唱家郭兰英、达奇同台演出,和上海电影制片厂李秀明、卞针等同台表演,演技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她的独唱,声音典雅、清新、温婉,表演唱惟妙惟肖,编排舞蹈得心应手,成为团里的艺术骨干。

1974年,冯素玲回家探亲,灌南县淮海剧团获悉,剧团领导特地上门拜访,请她回到灌南工作。冯素玲写了一封长信邮寄到了部队,表达了想回乡工作的想法。丈夫廖德科将信交到部队文工团。但是部队领导坚决不同意。没有办法,冯素玲只好重返部队,直到转业。

1982年,廖德科转业至灌南县堆沟办事处,任办事处主任,兼捕捞二公司经理,1987年调到县城,在水产公司工作,后又调到百货公司任工会主席。不管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廖德科总是会和妻子冯素玲一起组织文娱活动,积极参加节目表演,很受各地群众的欢迎。

妻唱夫随 追求艺术

退休后,他们没有享受安逸的生活,始终热衷于文艺表演。2015年,早已古稀之年的夫妻俩,牵头成立了素玲艺术团———缺少道具,老廖负责加工,拐杖、枪、酒壶、红灯、酒杯,都是自己用木头做的,同时廖德科还负责选剧本、抄剧本等各项工作,冯素玲则负责找演员、节目编排等。冯素玲自己担任主角,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她的记忆力特别好,大段大段的台词,她都能一背到底。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们演的都是古装戏,对服装、行头、道具要求十分严格。几年来,他们夫妻俩投资了五六万元,购买了一大批音响、服装、道具,听说谁会唱戏,他们不厌其烦上门拜访,不断吸收新的人才,选择适合角色的演员。对自愿参加演出的演员提供食宿,还提供路费。

对待别人,夫妻俩慷慨大方,而自己却始终坚持艰苦朴素、省吃俭用。平时夫妻俩一斤青菜一斤豆腐过一日,如果有演员来,满桌佳肴,生怕演员们吃不好。

自费办剧团带大家快乐,可外出演出却是分文不收。有一次,孟兴庄镇村民李家雪请他们去唱两场戏,由于唱得好,非要包两千块钱红包,却被两位老人再三拒绝,最后实在难以拒绝,就只收了800元,给每位演员一人分了一百元。

16年来,每场演出都是自己掏钱,不是对艺术的爱好和喜欢,谁也坚持不到现在。那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承载了他们多少个日出日落,承载他们多少幸福和美好回忆。他们是幸福的,因为每一场演出,都给百姓送去快乐!他们不图回报,只求自己开心,演员开心,百姓开心。2013年,夫妻俩被灌南县文化局评为特色文化家庭。

牵手到老 恩爱一生

“在家里,老太婆说的永远是对的,不管她做出任何决定,我都支持。”廖德科笑哈哈的。“老头子说什么都是对的,所以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他说了算!”冯素玲也是乐呵呵的。多年来,夫妻俩彼此尊重,一直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对方,彼此都努力地为对方着想。

为了配合灌南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他们夫妻俩就以“热爱灌南奉献家乡”为主题,精心编排了歌唱家乡的表演唱《追风楼》,演出十几场,效果非常好。冯素玲演唱的淮海戏,声音清脆嘹亮却又婉转柔和;再一听去,却又如那潺潺流水,风拂杨柳,低回轻柔而又妩媚多情,只觉天阔。

2019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他们在人民桥下举行了一次“庆国庆”专场文艺演出。“寒心未肯随春态,尚余孤瘦雪霜姿”,冯素玲演唱的京剧曲目《诉说红灯》一开口就赢得满场喝彩,《唱支山歌给党听》《红梅花儿开》《祖国最美丽》等歌曲更是引起了全场共鸣。

目前,灌南县素玲艺术团有演员15人,从2015年成立至今,到各个小区、街道,送戏下乡演出大型古装淮海戏80多场次,节日庆典演出20多场次。

“我们相信,我们生活的城市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繁荣。”廖德科和冯素玲这对幸福伉俪表示,“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让素玲艺术团越办越红火,用我们的歌声去迎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