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八十余年党龄的老党员孟昭胜的传奇人生

在赣榆区班庄镇石沟埃村有一名老党员名叫孟昭胜, 他出生于1920年9月,今年101岁,党龄81年。孟昭胜从1938年参加八路军,到1941年在新四军因伤残退伍,在部队三年内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并多次负伤,如今已迈入期颐之年的孟老,仍身体健硕,耳聪目明,享受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生活。

1938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其中2支队在滨海地区活动。1939年4月, 19岁的孟昭胜怀着报效国家的一腔热血参加了八路军山东纵队,转战在滨海区的各个抗日战场,由于作战勇敢,对党对军队无比忠诚,1940年5月,孟昭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滨海区作战不到两年,孟昭胜跟随大部队南下华中去开辟新的战场。1940年秋,孟昭胜所在的部队改为一一五师教导五旅,随即教导五旅南下华中,转隶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建制。

1940年秋,孟昭胜所在的部队发动了北桥战斗。北桥是日寇的重要据点之一,这里有日伪军的重兵防守,孟昭胜所在的班是突击班,率先发起冲锋,当他们冲到敌人据点前的一个院子时,子弹全部打光,便与鬼子拼起了刺刀。虽然打退了敌人,但自己也损失惨重,全班只剩下孟昭胜和另外两名战士。这时敌人又搜索着围了上来,孟昭胜与其他两名战士趴在一片尸体中不动,等敌人走近时再拼。鬼子爱财,有一个鬼子来到院子里翻腰包。当他搜索到孟昭胜等三人身边时,一名战士一下子跳了起来,和鬼子扭打在一起,旁边的孟昭胜也一跃而起,拿起身边一支摔碎的步枪枪托,向鬼子的头上狠狠砸去,鬼子惨叫一声倒了下去。这时,又进来两个鬼子,三名战士徒手和鬼子搏斗起来,将敌人打倒后,孟昭胜便和另外两名战士从院墙边一棵槐树上越墙突围,当他最后一个跳出院墙的时候,刚要爬起,突然有一颗冒着烟的手榴弹砸落在他的左肩,孟昭胜急中生智,果断拾起将要爆炸的手榴弹,扔到了身后的院子里,炸弹没落地就炸了,炸得院子里的鬼子惨叫连天,死伤好几人。此后,孟昭胜所在的连队改变了战术,一部分从正面佯攻,一部分从侧面挖地道接近据点,最终将敌人的据点拔掉。

有一次孟昭胜随部队驻扎在一个叫徐家圩子的地方。由于初来乍到,孟昭胜警惕性非常高,他和一名战士在圩口站岗,突然听见河内有水响,仔细一看,原来是鬼子偷偷摸摸在过河,于是他便开了一枪,圩子里的部队听见枪响,便围了过来。日寇见偷袭计划败露,慌忙撤退,到邻近的村庄四处抢掠。部队首长见日寇人数较少,决定围歼这股敌人。于是,部队悄悄将邻近村的日寇包围住,并发起了战斗,敌人很快溃退。

在站岗的日子里,机敏的孟昭胜就隐藏在河边挖的战壕里,有一次鬼子的飞机对此进行轰炸,飞机上下翻飞,一颗炸弹炸过后,气浪掀起的泥土把孟昭胜的身体埋了一半,后来飞机发现没有人,就飞走了,孟昭胜有幸躲过了这一劫。

由于敌人有飞机助阵,孟昭胜随部队进行撤退,正当他往前跑的时候,突然觉得后背一麻,人一下子扑倒在地。他只觉得后背一阵疼痛,自己觉得不严重,又不想拖部队的后腿,便又爬起来,继续跟随战友们向前跑。跑了十几里地,大家在休息时,孟昭胜叫来卫生员看看自己后背是怎么回事。卫生员扯开衣服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穿过行军背包,正中脊髓,还有半截露在外面。行军背包装着鞋子,被子,也被纵穿了一个孔。卫生员帮他拔下子弹,进行了包扎,至今伤疤仍在。

1941年2月孟昭胜所在的部队改为新四军独立旅, 10月,新四军独立旅参加了泗洪县陈道口战斗。在冲锋的过程中,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右手大鱼际肌,战斗结束后,他被送到医院。由于伤势比较严重,医生建议截肢,他死活不答应。后来,便戴上了绷带,最后胳膊虽然保住了,但是,右手却残废了,除了小指和无名指能动外,其他三根手指都是翘着不能动弹。因为手部残疾,不能打枪,当年底,孟昭胜便复员回乡。

回到家乡的孟昭胜,继续在地方开展抗战工作。解放战争开始后,孟昭胜积极带领村民开展支前工作,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孟昭胜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身份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为新中国的建设忘我地工作。

如今的孟昭胜老人已是子孙满堂,虽然已经是一百多岁的老人了,但是他身体健康,耳聪目明,平常靠养花鸟鱼虫打发快乐的时光。年过百岁的孟昭胜老人还常常趁家人不注意,偷骑家里的机动三轮车到附近的村庄赶集看热闹。(通讯员 陈博林 宋佳佳 单菊青)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