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连云港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海属百年
1949年后的几年,对于百废待兴的新海连市(连云港市前身)而言,是一个过渡时期。那时,新生的民主政权正在新解放区和新恢复区摧毁改造旧政权,同时进行生产自救、反特剿匪,推进各项社会改革,动员人民参加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和巩固扩大统一战线的工作中。而这些举措,对于70多年后的现今而言,正应了那句话:“我们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持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来!”
■ 解放后百废待兴
重点放在“生产自救”上
刚刚解放,百废待兴,那时候的“新海连”又将采取一番什么举措,来恢复城市面貌呢?笔者在市档案局寻找了一番,最终找到了几份那个时期的会议文件,但从全局上看,所述内容极为有限。在这些由竖排的繁体字构成的影印本上,提到了这几年“过渡时期”的主要方针:调整农业、工商业结构,加快生产等。而在1949年到1950年左右,“生产救灾”成了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其他各项工作皆是围绕着生产自救这个中心进行的。
为什么要“生产自救”呢?据查阅到的《新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记载,由于日军蒋匪长期统治压榨摧残,再加上连年严重水灾,当年的我市满目疮痍。1950年,被淹土地2458843亩,其中全部失收者占到60%;台风毁掉的房屋有2829间;二月灾情严重时,断炊者有12822户48765人,占全部人口12.22%;麦收后,仅11个区统计断炊者尚占到1.27%,至8月间又上升到5.97%。当时情形可谓哀鸿遍野,饿殍满地。
因为尚处于解放后的过渡时期,各个区县划分还并不固定。在笔者发现的一份山东省政府令临沂专署下发的文件中,也对灾情有所记述:淮阴区及其所属之灌云县,目前正在进行生产自救、治水、整风与准备求证等繁重任务,灌云县历年灾荒而今年尤甚,其北部大部分灾民靠割取和贩卖南土城区所产之烧柴维持生活。倘在目前将南土城区划出,不仅该县灾民生活受到影响,且居民因砍柴发生纠纷可能更多。
这样的严酷背景,更说明了统一组织和领导存在的必要性。1949年底,中共新海连市委研究制订了“生产自救、社会互济、政府扶持”的救灾方针,自上而下建立生产救灾组织,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做到切实掌握灾情,深入动员,具体组织,团结社会各阶层,发动社会一切力量投入生产救灾工作,使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而各地区、各界人士也开始组织召开各代会,对当地政府的各项政策和市政设施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在实施过程中,向所代表的机关、团体、学校、工厂、部队等的群众报告、解释政策和实施的内容,反映群众意见。同时借此“桥梁纽带”,各界代表和组织则不遗余力地带领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在农业方面,各界代表和组织则牵头推动加强各个农户排水轮种、副业生产等工作,助力土地改革;在工商业方面,则参与整顿金融,稳定物价,募捐救灾;在教育界,开展社会互济、教师借薪粮给贫苦学生等。在各方齐心协力下,灾荒程度有所降低。此外,各界代表还在近六年的时间里上报了2600多个提案。这些提案均转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办理,通过提案,帮助政府了解各种政策贯彻执行情况,对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帮助和推动作用,进一步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的联系,助推了“新海连”的面貌改善。
■ 各项事业走上正轨 土改政策让农民翻身获利
1950年5月,新海连市与东海县合并为新海县。根据政务院颁布关于县各代会组织通则,当年11月1日,县政府聘请原新海连市及东海县各界代表常务委员10人成立筹委会,研究召开新海县首届各界代表会议。此后的1950年至1952年间,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运动的大背景下,新海连市社会各界也顺应形势,在动员全市党员群众开展思想、宣传、文化、教育以及土地改革等各项事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放后,中共新海连特委和赣榆、东海、灌云三县县委始终把宣传教育作为“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针对干部入城后的思想状况,中共新海连特委作出了“学习时事,澄清思想,整顿组织,建立制度”的决定,要求干部加强时事和政策学习,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加强团结,克服享乐思想,保持无产阶级本色。特委下设了宣传教育委员会,各级党政机关成立了学习委员会,普遍建立周会、党日等学习制度,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恢复生产、组织生产自救、清匪肃特、减租减息、稳定社会、建立基层民主政权、参军支前等宣传教育活动。
教育的恢复也是重要考量。解放前,我市教育事业十分落后。国统区的教育基本上被官僚地主阶级所控制,广大劳动人民和他们的子女基本上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利,且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严重脱离社会需要。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虽有了长足发展,但因根据地处在战争环境下,贫穷落后、文化基础薄弱,教师人才难找,所以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多制约。面对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学制和教学内容已很不适应。为此,市、县和盐特区委以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为基础,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文化事业的改造工作,彻底肃清封建买办式的文化教育思想,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文化教育思想,建立民族的、科学的、服务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实行“学校向工农子女开门”的方针。
土地改革则是重中之重。“不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就无法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解放农村生产力,广大农民的生活也就无法改善,并直接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开辟。”市委党史工办主任徐勤飞介绍。因此,建国初期开展的土改和结束土改运动,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农民命运的势在必行的一项伟大的革命运动。新海连特区建立后,特委决定在农村开展减租减息和生产救灾工作,并确定云台各乡为减租减息重点。与此同时,还发展农会会员,建立民兵组织,培养选拔干部,建立健全乡村政权和农民协会组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和废债反霸斗争。
1949年冬,中共新海连市委依据老解放区的土地政策,决定在土地比较集中、地主富农较多的云台区新县村、浦西区小官庄村进行土地改革试验。1950年试验结束。减租、反霸、土改试验初步打击了封建地主及乡村反动势力,培养锻炼了一批干部,为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创造了条件。至1951年4月底,新海连市共没收地主土地60455亩,房屋3307间,粮食142233.5公斤,征收富农多余土地1321亩,多余房屋99间,多余粮食756公斤,征收小土地出租者多余土地2446亩;贫雇农分得土地60494亩,房屋3143间,粮食114666.5公斤。土改后,贫雇农人均占有土地3.32亩,比土改前提高了一倍半。农民在经济上翻身,分得了土地,找到了生产发家的道路,极大地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 匪特和封建结社猖獗 部队和公安合纵打击保民安
在新海连地区全境解放时,一部分有计划潜伏下来的军警匪特与未及逃走的残存匪特混迹一起,形成了一股危害社会稳定的敌对势力。与此同时,一贯道、圣贤道、先天道、四季会等20余种会道门,大小道首200余名,道众近万名,遍及城乡。这些会道门组织大部分被匪特利用,共同成为当时企图与人民政府为敌的一支反动力量。
新海连军管会及嗣后成立的由中共新海连特委领导的新海公安大队,与东海县独立团紧密配合,在云台山地区展开了剿匪斗争。至1948年12月底,共擒敌183名,缴获各种武器201件,子弹3200余发,电话机、油印机各1部。
1949年4月底,中共新海连特委作出了《关于云台山区清剿工作的指示》,并与灌云县联合成立统一的清剿指挥部,由云台工委书记梁如仁任主任,灌云县公安局长封必琉和新海市公安大队长王雨亭任副主任。指挥部带领一个连武装和一个工作组具体实施清剿计划。同时在匪特活动频繁的区、乡、镇成立了清剿委员会,制定了具体的清剿计划。
中共新海连特委还从驻军第16团和第1团各抽调一部分指战员,从公安大队抽调两个中队,并联系盐警部队组成一支强大的武装清剿队伍,兵分4路,切段围剿,先后擒获匪特130余名,击毙一些罪大恶极的土匪头子和顽抗分子。此后,剿匪肃特斗争在灌云、东海两县普遍展开。“当时,在各级党委的宣传教育下,广大人民群众情绪高涨,积极投入清剿斗争,揭发和提供匪特线索,使匪特无处藏身。”市委党史工办主任徐勤飞介绍。
当时与匪特一同祸乱我市的,还有一大批反动会道门。总的说来,是一种具有准宗教性质的封建迷信色彩很浓的秘密结社组织,往往打着宗教、民间信仰等旗号吸引群众,蛊惑人心。“1948年,新海连特区公安总局开始对反动会道门进行调查。先后查出反动会道门20余种,即责令会首道众解散。”我市公安系统文史专家宋继奎向笔者介绍。为了有效打击这些反动组织,中央人民政府于1951年2月公布了《惩治反革命条例》,其第八条规定:利用封建会道门进行反革命活动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其情节较轻者处三年以上徒刑。
根据镇压反革命运动的部署,1953年,全国已经完成土地改革的新区农村和尚未取缔反动会道门的城市,普遍开展了“取缔反动会道门”,对“反动会道门”道首及骨干进行大规模逮捕并经过审判后判刑。据《连云港市公安志》记载,1953年,新海连市公安局逮捕“一贯道”道首9名,“玄修门”门首1名;1954年,新海连市有各类道首52名,办道人员97名,道众3889名。经过打击取缔,处决道首1名、死缓1名、关押13名、管制22名、教育释放1名、自新登记98名、退道3824名。到了1955年,市区共打击处理反动会道门道首52名、道众33名。经过几年的努力,新海连特区和赣榆、东海、灌云三县的匪患、封建会道门等,基本肃清,稳定了社会治安秩序,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发展的目标就是惠及百姓
三年前,市委书记项雪龙的一句话,掷地有声、言犹在耳:“我们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持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来!”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围绕这句话,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也是70多年前不敢想象的发展蓝图。
发展的目标就是惠及百姓,让百姓享有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这也是民心所盼。2020年,我市以政府的紧日子换百姓的好日子,民生支出增加10.5%。百姓收入不断增长。而从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到方便的互联网医院,再到社区功能齐全的居家养老中心,惠民举措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触摸式红绿灯、城市书房、垃圾分类站、文明公厕……这些“硬件”让城市功能更完善,市民生活更便利。整齐规范的沿街门店、随处可见的绿色生态环境……这些“软件”让“城市颜值”更高,美誉度更响,一座“生态、智慧、健康、文明”的城市展现在人们面前。
同心同德,才能同声同气。作为一座“美德之城”,这些年,港城涌现出王继才、方敬、钟佰均等一批时代先锋,这些时代先锋涵养了一方风尚,引导市民形成文明自觉——他们或是随手捡拾垃圾的学生,或是搀扶老人过马路的青年,或是怀抱捐款箱为贫困学子募集学费的志愿者……先锋模范效应的持续放大,让港城形成“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生动局面。如此,我市才能首创即成,让“全国文明城市”名副其实,这也正应了那句鼓舞人心的口号:“为高质发展而创、为城市进步而创、为人民幸福而创!”(张晨晨 史贽仁)
总值班: 王夫成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