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连云港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海属百年
海州古城鼓楼向西,行不多远,中大街北侧就是二营巷。小巷古色古香,幽长静谧,1994年前,海属地区的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在这里成立。从那以后,海属地区的革命星火开始燎原。
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列主义开始在海属一带传播。一些在外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返回家乡后,开展革命宣传活动,为共产党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27年3月,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为了培养基层党务干部,决定选派人员到设在汉口的国民党中央党务训练班受训。训练班共招收江苏学员90人,湖南学员30人,所有参加训练的人员都要通过考试方可入学。国民党东海县党部选派顾浚泉(海州人)、陈秀夫(海州人)前往训练班受训,国民党灌云县党部南城区分部选派执委李静山(灌云人)参加考试并被录取。训练班3月29日开学。在汉口训练班期间,顾浚泉、陈秀夫和李静山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
同年武汉“七·一五”事变发生前夕,中共中央面对险恶的政治形势,决定让在武汉学习的共产党员立即返回家乡,开展党的工作,组织工农运动。顾浚泉、陈秀夫、李静山等人随后返回家乡。在武昌师范学院毕业的共产党员杨光銮亦于“七·一五”事变后回家乡南城。
由于当时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尚未传达到海属地区,顾浚泉、陈秀夫、李静山回到家乡后,仍然沿袭国共合作时期的做法,注重在国民党内部进行权力斗争。顾浚泉担任国民党东海县党部执行委员,陈秀夫为国民党东海县党部干事,李静山仍为国民党灌云县党部南城区分部执委。
1927年秋,在海州二营巷开会秘密建立了海属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东海支部,顾浚泉担任书记,陈秀夫、李静山为委员,从此,连云港地区有了中共地方组织。会上通过讨论分工,决定顾浚泉、陈秀夫在海州城一带开展地下活动,李静山在板浦、南城、太平埝(今属宁海)一带进行革命活动。1928年1月,李静山担任国民党灌云县党部农工部干事,后为总工会委员,他利用这个合法身份,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1927年10月,中共江苏省委派上海工人党员苗金臣等9人到连云港地区工作,接着又派来特派员,以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1928年1月、2月,省委又先后派来巡视员在海州和板浦向党员和农民运动骨干宣传革命形势,贯彻省委的暴动计划,并着手改造党的组织,使之成为能够领导工农群众暴动夺取政权的组织。省委巡视员要求连云港地区党组织“努力在工人、贫农、军队中发展党支部,使之成为暴动的核心。”省委还将赣榆等地作为“急需着手组织的县份”。
1927年秋,中共东海支部成立。1928年2月,赣榆县(今赣榆区)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青口义成小学建立;同年7月底,中共新安特支在新安镇(今灌南县新安镇)成立;当年秋天,中共东海特别支部在海州白虎山上成立;12月中共徐海蚌特委会议决定将中共东海特支改组为中共东海县委;1929年5月,中共江苏省委明确中共东海县委为中共东海中心县委,领导海属东海、赣榆、沭阳、灌云等地区党的工作。中共东海特别支部把一颗颗革命的火种撒向了社会,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先后建立了中共板浦支部、郇圩支部、白塔埠支部,其中,李静山为中共板浦支部的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对连云港地区工作非常重视,密切了地方党组织与省委的联系,组织领导有所加强。
作为海属地区第一个地方党组织建立的地方,如今的二营巷特色街区,是海州古城的文化中心,许多著名景点都在其周围。走进巷子,两边的建筑以青砖砌墙,灰瓦覆顶,上有精美纹饰,清新素雅,如巷子里徐徐吹过的风,不急不缓。巷子幽深窄长,石板铺设的路面,古朴自然,年代感扑面而来,仿佛走进了历史深处。(记者 史卫平)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