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从无起步 港城利用外资驶入快车道

1984年,连云港进入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序列,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征程。从那时起,港城开放型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在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用外资的规模与水平又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和对外吸引力的重要表征。1984年,全市第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江苏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在海州成立,到如今已有来自世界各地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连投资,累计利用外资突破百亿美元,利用外资量质齐升,彰显出港城“大开放”的气势。站在建党百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将继续抢抓多重重大历史机遇叠加带来的红利,为广大外商投资企业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推动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三得利食品拉开港城利用外资序幕

1984年至1991年,我市以进入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序列、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标志,开启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经过改革开放初期的积极探索,初步建立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涉外经济体制。尤其是依靠沿海开放城市的特殊优惠政策、地方享有的外商投资审批权限以及初步改善的投资环境,连云港在利用外资方面进入良好的起步发展阶段。

1984年3月,一则连云港啤酒厂将大规模扩建的消息让港城人民兴奋不已,该啤酒厂就是后来的江苏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当年3月,连云港第一个引进外资项目———江苏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项目在人民大会堂签字。同年8月,这个由中日合资经营、投资5000万美元的食品企业破土而出、正式成立,标志着连云港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迈出了坚实的发展步伐,给蓄势待发的连云港带来了更多希望和期待。

事实上,江苏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当时中外经济技术合作的一个缩影,不仅在本市,在整个国内食品行业中,均开创了企业中外联姻的先河。在第一个中外合资项目落地的带动下,当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50万美元。以“零”为起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到1990年,全市累计批准外资项目已达70个,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2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0.7亿美元。其中,1990年,东海县设立了全市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连云港丰盈木业有限公司,当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000万美元。到了1991年,全市当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了1136万美元。这段时期,全市利用外资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不仅大力引进外资,当时的市委、市政府也非常注重扩大内联。作为陇海兰新经济带最便捷的出海口,我市在对外开放初期就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内联打基础、外引上水平”的发展思路,实施“对内对外同时并举的东西双向开放战略”,通过联合内地企业共同发展开放型经济,既带动了内地企业的开放发展,也弥补我市工业基础薄弱的不利因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外开放发展道路。相关记录显示,1985年,我市第一家内联企业———红光电子管厂(778厂)落户投产,总投资300万元。到了1991年,全市共建成投产内联项目799个,总投资6.1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77亿元,这些都为后续利用外资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跨上新台阶

进入新世纪,外部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为我市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的提升营造了更为优渥的条件。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动力,这对吸引外资、加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除了这一利好,对连云港来说,国务院还批准《江苏沿海开发规划》,设立国家东中西示范区,标志着我市进入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对外开放的崭新阶段。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连云港在江苏沿海开发规划中的龙头地位得以确立,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基础都得到显著改善。这段期间,我市产业招商成效逐步凸显,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跨上了新台阶。

我市重点规划建设了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相继成立了服务外包中心等服务机构,示范区内高附加值、高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集群渐成规模。政策的扶持、基础建设的加强、灵活的措施,带动了众多国际知名跨国公司来连投资。晶海洋半导体、汉高华威、中复神鹰碳纤维、国电风力等新材料、新能源项目相继投产,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恒成船业、兴鑫钢铁、新海石化等重大项目落户并建成,造船、钢铁、石化等临港产业形成集聚态势。

到了“十二五”期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41个,协议注册外资59.9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9.68亿美元,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这期间,我市设立的外资项目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利用外资结构趋于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发展迅速。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项目151个,协议注册外资25.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6.3亿美元。同时,重大项目引进取得突破,全市新引进世界500强跨国公司项目2个,跨国公司功能性、区域总部引进取得突破。新批总投资超1000万美元项目221个,超3000万美元项目63个,超5000万美元项目33个。

除此之外,服务业利用外资成效也颇为显著。服务业到位注册外资占全市比重从2010年的19.6%跃升到2015年的37.9%;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从“十一五”的2.87亿美元,增长到“十二五”的6.97亿美元。在连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相关产业链条向高端攀升,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对我市的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外商投资环境与投资结构实现双优化

1992年至2000年是我市外商投资环境与结构实现双优化的重要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也为我市扩大开放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之后,全市上下在开放发展方面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使得连云港的开放型经济总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建立了符合世界贸易通行规则的开放型经济体制。

这期间,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国务院颁发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明确对外商投资兴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给予更为优惠的待遇。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扩大,我市吸收外资的环境也有了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发展较快。不仅如此,我市吸收外商投资的结构也有了较大改善,生产性项目及产品出口企业大幅增加,宾馆、旅游服务项目的比重大大降低,外商投资的区域和行业有所扩大。

相关统计表明,截至1997年,全市共有672家外商投资企业,协议注册外资5103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319万美元。另有记录,2000年当年,我市新批108个外资项目,协议注册外资1024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937万美元。

总的来说,1992年至2000年,连云港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扩大,不仅是国外客商纷纷前来投资兴业,许多国内的投资商也与我市洽谈投资合作。广东顺粮集团公司收购东海酒精厂,成立顺泰酒精有限公司,使得该公司迅速成为全国较大的酒精生产企业;河南客商周时民投资成立的宇顺工艺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草柳编加工,利用出口创汇带动了农民致富;浙江客商周步道投资兴建的时代广场商业步行街成为赣榆县城的一大亮点;连云港市宜尔杉制衣有限公司也在此期间引进,并成为全省较大的行业服装公司。1992年至2000年,全市批准内联项目2193个,引进客方到位资金34.29亿元。

■打出“组合拳”促进利用外资行稳致远

为了提升外资项目与本地发展的契合度,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的招商活动。市级层面赴美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举办“走出去”招商活动,先后邀请荷兰现代农业企业考察团、加拿大康索沃集团、美国飞诺美药业、新疆上市企业考察团、银环控股等境内外的企业家团组来连考察洽谈,促成了一批重点项目成功签约、落地开工。

截至2020年底,累计有80多个国家(地区)的客商来连投资项目,总数达3669个,协议注册外资259.7亿美元,实际到资124.2亿美元,形成了罗盖特、益海粮油、台玻等一批新型工业支柱企业和知名品牌。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我市开放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建设得到显著提升,新设立外资企业数量和利用外资金额超过改革开放后30年的总和,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在连投资项目11个;其中2018年当年,在连外资企业利润总额超60亿元。

位于高新区的福泰克(连云港)电子有限公司是我市引进的一家老牌外资企业,主要生产各类电线以及电源变压器、柔型基板、树脂胶料等产品。连日来,公司的电线加工车间里,工人们马不停蹄地对生产好的电线端口施以焊接压接、注塑成型等工序,生产出不同规格的电线,供手提电脑、网络设备等电子产品使用。为了提升技术水平,企业每年都会拿出销售收入的8%左右,用于扩大产能或产品研发。最近,企业最新研发的两款电线产品成功上市,给企业带来了更多利润。

“来连投资兴业的外商企业,为港城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市商务局外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现有738家外资企业,为全市提供了4.1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贡献税收约48.9亿元,约占全市年度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全市纳税20强企业中外资企业占据了4个席位。

为了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质效,我市还积极创新外资利用方式,采取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返程投资、股权并购和债转股等方式,加快掀起新一轮利用外资攻坚战。同时,探索利用外资参与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公共资源配置等渠道,实现公共服务和利用外资的协同发展。2020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8.07亿美元,同比增长15.2%。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综保区封关运作,两翼港区正式开放,新机场全面推开,全面进入高铁时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的实施,以及连云港重大历史机遇叠加带来的巨大红利,连云港吸引外资的条件迎来更多利好,我市将继续扩大外资项目储备,大力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招商,进一步拓展利用外资新领域、新模式、新业态,不断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提振外商投资信心,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

( 王怀诗)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