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从无到有 从线到网高速公路撑起我市公路网主骨架

“我的/难以割舍的/亲爱的同志们:/听,中国的汽车/呼唤着/高速公路!”这是诗人邵燕祥的作品《中国的汽车呼唤着高速公路》的一个片段。这首诗写于1978年12月,斯时大多数国人尚不知高速公路为何物。而今,中国高速公路总量早已跻身世界前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连云港被列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对外快速交通不畅的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阻碍,我市对高速公路的需求开始变得非常迫切。

彼时,偏居江苏东北一隅的连云港,对外交通闭塞,甚至连一级公路都没有,只有一些二级路、三级路,路况也差强人意。

千呼万唤之下,1992年,宁连一级公路连云港段开工了,后升级为高速公路。这是我市高速公路建设的起点。进入新世纪,我市高速公路建设掀起高潮,从无到有、从线到网,通车总里程已经超过400公里,密度位居全国前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高速公路构筑起我市公路网的主骨架,改变了我市区域交通劣势,也由此翻开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崭新的一页。

高速公路 承载港城腾飞希望

曾几何时,从连云港去江苏省会南京,需要在路上折腾将近十个小时,早上出门,天黑才到,非常不便。连云港的发展迫切需要高速公路支撑。

“以前去南京出差,早上出门,天黑才到。有的时候得提前一天出发,耽误时间。”谈起连云港的高速公路,一位已经退休的市民感慨很多。

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连云港的高速公路是一片空白:“虽然有车,但是去哪里都不方便,没有高速公路,其他道路的通行条件也比较差。那个时候,要想富先修路的呼声很高,修建高速公路对连云港的发展来说确实是很迫切的需要。”

市民梁开传说,过去去南京出差,班车要走十几个小时,中午还要备点干粮,到晚上才能到。

没有高速公路,对市民出行造成了不便,对连云港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形成了制约,尤其是港口,没有便捷的高速公路连接,集疏运体系不够完善。1984年,连云港成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随着连云港市经济的发展,修建一条直通南京的高速通道迫在眉睫。

1992年7月1日上午,当时的连云港市四套班子领导到工地参加宁连一级公路连云港段备土方劳动,拉开了宁连一级公路连云港段建设序幕。1996年底,宁连一级公路建成通车。为了更好地发挥该路段的经济效益,1998年,对淮安至连云港段进行高速化改造,成为连云港市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宁连高速发出连云港市高速公路建设的先声。这条高速公路通车后,连云港到省会南京的通行时间大为缩短,彻底告别了“朝发夕至”的状况。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蔺宁君,曾任连云港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中心试验室副主任、中心试验室主任、副总工程师,长期奋战在高速公路建设一线。她介绍说,当时,高速公路的工程质量抓得很严,试验室负责工程质量,直接对交通部门一把手负责,她印象最深刻的是,1999年的国庆假期,她一天也没有休息,从早到晚泡在试验室做沥青配比等试验和研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几条高速公路都高质量完成,获得了詹天佑杯、扬子杯等交通领域国家级、省级的荣誉,汾灌高速公路、连徐高速公路等通车十年以内路面没有出现破损,现在回想,当时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原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徐宝艾介绍说,1994年,宁连一级公路新沂河大桥建成通车,是当时全省建设规模最大、最长的公路桥。新沂河特大桥的建设,当时条件比较艰苦,但是所有参加的人员,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到建设单位都吃住在现场,处理些地方性问题都不过夜,很快地把好多问题连夜解决了。

世纪之交 我市高速公路建设迎来“黄金时代”

1996年5月29日,连云港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成立。时任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政委和总指挥、副政委,对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1996年12月26日,连徐高速公路B9试验段开工建设;1999年2月25日,汾灌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1月8日,连盐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建设……

宁连一级公路淮安至连云港段高速化改造,成为连云港市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后,连云港的高速公路建设进入黄金年代、进入快车道。连徐、汾灌、连盐、连临、东疏港、北疏港等多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见证了连云港高速公路建设的那一段“忙碌而辉煌”的时代。连云港的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软基处理难度很大,是修建高速公路过程中的“拦路虎”,但是在工程建设者的努力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工程质量得到了一致认可。

从1998年开始,20年间,连云港市又相继建成连徐、汾灌、连盐、连临等多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密度位居全国前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连云港实现了市与县、县与县之间高速公路网络全覆盖。便捷畅通的高速公路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宁连、连徐、汾灌、连盐、连临等高速公路的相继建成,极大地改善了连云港与省会南京及周边城市交通不畅、车辆堵塞的状况,提高了连云港港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重塑连云港市的对外形象,以高速公路为主轴形成的快速交通通道,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走廊”。

从东部沿海城市的连云港到西北边陲的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连霍高速公路横贯我国东西,作为我国最长的高速公路和内陆贸易的重要通道,连霍高速也被誉为“现代丝路”。5月份,央视《新闻联播》栏目“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沿着高速看中国”专门推出了一期节目:《连霍高速:现代丝路谱新章》,大篇幅报道了这条高速公路。连霍高速从上世纪90年代新亚欧大陆桥开通到现在,连云港已基本建成以港口为核心,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铁海联运发展布局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4个过境口岸,覆盖了中亚地区的主要站点,一直通达欧洲,新的布局定位也让连云港从牵引我国中西部的发展变为中亚国家的便捷出海口。据统计,自2014年12月全线通车以来,连霍高速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十三五”前四年沿线六省市GDP平均增速达到了7.3%,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

新建、扩建、提速 我市继续发力完善高速路网

虽然我市高速公路已经成网,但是从便捷出行、完善高速路网、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连云港还在争取对现有的高速公路进行改扩建、开工建设新的高速公路。

2017年,长深高速公路连云港至淮安段扩建方案研究评审会在南京召开,该路段将由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从100公里/小时提高到120公里/小时,扩建完成后,将使连云港与淮安及省会南京的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据了解,长深高速公路(代号G25)全长3585公里,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重要的纵线之一,是东部沿海区域的纵贯线,是沿线省份经济互联互通、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南北连接线。其中,连淮段由原宁连一级路高速化改造而来,采用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米,设计时速100公里,在长深高速全段中属于技术标准最低的段落,限制了连云港与淮安及省会南京之间的联系。同时,随着沿线经济的发展,现有的互通布局和形式也逐渐不能适应沿线经济节点规划调整和交通量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域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连云港市启动了对连淮高速公路(连云港段)改扩建工程方案研究工作。为加快长深高速公路连淮段扩建工程进程,省交通运输厅在南京组织召开了长深高速公路连云港至淮安段扩建方案研究评审会,确定了长深高速公路连云港至淮安段的改造范围和采用原位扩建的方案,扩建标准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20公里/小时,并将尽快开工建设。

除长深高速连云港至淮安段扩容改造外,连云港市还在积极推动连宿高速公路建设。连宿高速公路宿豫至沭阳段已于去年开工,连云港段也有望开工。连宿高速起自徐圩港区,经灌云县、沭阳县,止于宿迁市,全长约140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根据苏交科集团设计规划,连云港段一期工程为徐圩至灌云段,目前正在做前期工作。根据规划,徐圩至灌云段为连云港段一期工程,路线走向起自徐圩新区228国道东,顺接方洋路,向西南布线,经东辛农场南侧、板浦镇东侧,跨越善后河后在伊芦和同兴之前布线,经下车镇北侧、仲集南侧,止于机场互通南侧约4公里与长深高速交叉处,线路全长40.653公里。

宿迁与连云港之间的距离并不远,但两座城市之间,一没有高速公路,二没有直达列车,出行十分不便。为便捷两地及沿线地区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江苏省高速公路规划网(2017-2035年)》把连宿高速定为“十五射六纵十横”中“横三线”,编号S16。在2019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推进连云港至宿迁高速公路等战略支撑性项目”。

对于连云港市来说,连宿高速建成后,将成为连云港新机场及周边空港产业园重要的集疏运道路,进一步拓展了新机场和产业园的辐射范围。它也是东陇海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的重要支撑,是进一步完善和加密苏北高速公路网的重要横向轴线。同时,还是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的重要联系通道和宿迁的快速出海通道,具有强化区域城际联系的作用。

据了解,我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超过430公里,为连云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

为方便市民出行,我市还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半个小时能够上高速公路,城区15分钟能上高速公路,相当于将高速公路建到了市民“家门口”。(黄威  王惠)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