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连云港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海属百年
在赣榆区墩尚镇大朱庄村南约20米,有一个颇具规模的革命烈士陵园。陵园中一座烈士墓坐南朝北,墓碑上镌刻隶书“朱爱周烈士墓”。“朱爱周抗战时期是赣榆县(今赣榆区)的国民党县长,但他是抗日的爱国县长,39岁时壮烈殉国。”赣榆区党史专家葛永明告诉记者,1983年11月24日,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朱爱周为革命烈士。
大朱庄村是个自然村,是朱爱周的家乡。“他生于1901年,名秉莲,字爱周。”葛永明说,朱爱周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1922年考入北平高等警官学校。毕业后,历任国民党县公安局长、县常备大队长和县政府秘书等职。1936年,任江苏第三水警区区长。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后,当时的赣榆县城(赣马)遭日机轰炸,县长弃职潜逃,全县一片混乱。1938年1月,朱爱周出任国民党赣榆县县长,号召全县人民共同抗日,并一再表示“要当个爱国县长”。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他赞同国共合作,团结抗日。
1938年春,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秘书陈鉴波介绍,朱爱周接纳共产党人刘寄萍(后为我党赣榆工委书记)组建政训处,对旧县大队进行整顿。为加强抗日救亡宣传,并在青年学生中组织抗日力量,他聘请回乡大学生筹办赣榆县中学。赣榆的武装力量在抗战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到1938年底,全县拥有两个常备大队,三个民众自卫大队,总人数达数千人。
1939年2月27日,赣榆县城失守。朱爱周采纳共产党人意见,依托鲁南丘陵地带,以朱家洼村(在山东莒南)作为集结点,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组建县常备总队,自兼总队长。在历次战斗中,对日伪予以重创,活捉敌指挥官大宫留夫等,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当年冬,县常备总队扩编为常备旅(后称保安旅),朱爱周兼任少将旅长,下辖两个团,一个别动大队、一个迫击炮连,另有两个自卫队约300人,全部武装力量共3000余人。
1940年农历正月初,日寇200余人企图进犯朱家洼,朱爱周亲临前线,在村西南7里演马庄与国民党57军、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各一部共同阻击敌人,激战两天,予敌以重大杀伤,迫使敌人狼狈溃逃。
朱爱周非常重视同共产党的合作,认真学习《论持久战》等书,并经常阅读《大众日报》。他诚恳委托中共赣榆工委书记刘寄萍,商请中共鲁东南特委派政工人员到常备旅所属部队任营指导员和连政训员。1939年秋,朱爱周组建“赣榆县政工大队”,大队长和指导员均由共产党员担任。当时,朱爱周先后创办《新赣报》《新闻简报》《战斗新闻》等抗日报刊,由共产党人负责编辑撰稿,朱爱周还亲自为《战斗新闻》题写刊头。在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派人监视朱爱周时,朱爱周仍坚持国共合作,中共在赣榆的抗战工作未受影响。
朱爱周率国民党赣榆县政府及常备旅旅部驻朱家洼近一年,演马庄阻击战后,东迁赣榆北部的韦家岭。1940年3月21日深夜,驻日照的敌人秘密集结于韦家岭北碑廓庄,先佯向东面柘汪方向移动,中途潜伏后又折向西进,迂回至韦家岭附近,占据高地,并于22日拂晓偷袭朱爱周部驻地。
旅部守军不多,形势十分危急,朱爱周一面指挥部队奋力抵抗,一面安排文职人员及村民撤退。敌以重炮猛轰,朱爱周右膝部被炸成重伤,倒在血泊之中。山头阵地上,只有一名参谋部女工作人员没有负伤,她欲背朱爱周撤离。朱爱周厉声命令她:“你快走,敌人来了,不要管我!”敌人迫近后,朱爱周举枪自戕,壮烈殉国。他的遗体被敌人劫持至青口敌伪驻地。
朱爱周牺牲后,八路军及国民党57军等亦同表哀愤,决心为他复仇。不久,奔袭韦家岭之敌被诱至莒县下寨,全部被歼,敌酋尸体亦被我方所获。几经谈判,始得以敌尸及生俘之大宫留夫在县城附近马厂村换回忠骨。
“他为中华民族之解放献身,保家卫国,舍生取义,实为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典范。”葛永明说。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夕,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战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中就包括朱爱周。(记者 史卫平)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