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水润港城 福泽百姓

我市位于淮沂沭泗流域最下游,沂沭泗地区7.96万平方千米的洪水从新沂河、新沭河经我市入海,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同时,我市又处于江水北调和江淮水供给的最末端,干旱期间用水较为紧张。特殊的气候特征和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市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我市也注定是一个水利大市。

  回顾连云港水利发展历程,我市兴建很多民生水利工程,特别是饮用水安全保障等民生水利惠及广大群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1998年1月6日,《连云港日报》刊发了一则《清澈长江水滚滚进港城》消息,报道了跨平原、跃河川、行程300公里的清澈长江水汇入蔷薇河,全省第一个环保工程,年流量20亿方,泽被我市市区及东海、灌云等地80万人的蔷薇河送清水一期工程宣告竣工。

实施蔷薇河送清水工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市提出了“以防洪保安为主,洪涝旱渍潮兼治,突出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快山丘区治理开发”的治水工作指导思想,坚持走水利多元化投入之路,加大投资力度和规模,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三次治水高潮。1985年至1999年也是我市水利的转折发展期,这一时期投资明显增加,水利建设投资约为22.32亿元,蔷薇河送清水工程就是在此期间兴建的民生工程。

  “1996年12月,江苏省政府投资12689.22万元,结合淮河水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分两期实施了蔷薇河送清水工程。”夕阳下的蔷薇河碧绿清澈,市水利局总工办的高级工程师秦思厚走在河边,不禁想起了20多年前的往事:上世纪90年代,由于上游沭河污染频发,我市饮用水源蔷薇河水质受到影响,省里为此启动了蔷薇河送清水工程,这也是全省第一个环保工程。

  当时,市水利部门组织10名工作人员,前往沭阳参加工程建设,秦思厚也是其中之一,亲身参与过20世纪蔷薇河送清水的一期和二期工程,“我记得当时八九个人在沭阳办公,租用了沭阳供电所的几个房间。由于是造福百姓的好事,当时大家全都热情高涨,即使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也毫无怨言。”秦思厚回忆,当时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该工程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蔷薇河送清水工程协调小组,由省水利厅和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共同负责。到了1998年1月5日,蔷薇河送清水一期主体工程举行了竣工典礼,时任江苏省省长郑斯林宣布拆坝放水,行程300多公里的长江水流进蔷薇河,它通过清污分流基本解决了我市市区饮用水源屡遭上游污染的问题。

  时隔一年,蔷薇河送清水二期工程于1999年开工,并于2000年5月20日竣工,主要解决了叮当河、盐河遭受污染问题。工程实施实现了清污分流,污水自沭河王庄闸沿线截污水经新沂河北偏泓入海。该工程的建成不仅保障了沂北地区的供水水质,提高了淮北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启动全市饮用水源地保障工程

201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发[2011]1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从这一年起,我市水利事业发展也进入了大投入、大发展的黄金期。“2011年11月,《连云港市城市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会召开,报告中提出的‘双源、双线、双湖’城市饮用水源地总体布局,将蔷薇河作为连云港城市主供水源,大圣湖、蔷薇湖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地。其中,污染源治理、蔷薇河整治工程、水厂取水口位置优化、原水水质稳定达标保障工程、大圣湖应急水源地水质保障工程和水资源管理办法等非工程措施的总体方案不断改善,这些都为我市这些年城市饮用水源地的供水安全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送清水工程解决了蔷薇河上游的污染问题,然而,每年的农忙时节,蔷薇河仍然受到农业面源污染的困扰。于是,2013年我市又启动了饮用水源保障工程,主要包括沭新渠送清水、蔷薇湖应急水源地建设、城市水厂取水口上移三大工程。沭新渠送清水工程,是在我市原有的农业灌溉渠道上延伸了14.5公里,转变为市区应急供水渠道。从前期立项开始,到顺利竣工供水,工程仅仅花了一年时间,沭新渠的水质常年基本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水平。

  “沭新渠最大的好处是,从沭阳来的,淮沭河水的水质,跟我们沭新渠末端的供水水质是一样的。它不受农业面源污染,也不受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的干扰,因为它是高水,属于高渠道。” 市水利局副局长毛善通说道。

  经过水利等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形成了“双源、双线、双湖”的供水格局,以淮河、长江水系为主要水源;以沭新渠为应急供水水源地,通榆河为第二水源地;以蔷薇湖作为应急水源地。主城区拥有海州水厂、茅口水厂、第三水厂等水厂,从沭新渠取原水,经过深度处理后供应给居民。目前,日供水能力约40万吨,满足城区生产生活需要。

完成城乡区域一体化供水工程

“饮水安全扫尾工程任务上半年都要完成。”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了动员令。

“6月底前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20年3月26日,水利部作出新的总体部署。根据水利部决策部署,我市水利部门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增进民生福祉的德政工程来抓,也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作为水利扶贫工作的突破口,全力以赴。

  谈起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搞了一辈子农村水利工作的王高工娓娓道来:“我市农村居民饮用水先后经历过4次提升过程。新中国成立前,大多数连云港人祖祖辈辈饮用的是沟塘水。新中国成立后,全市各县区相继成立了打井办公室,专职负责在县域内找井、打井等业务,购置钻机、大锅锥等机械,既可保证灌溉,又能解决本地区饮水困难问题。在此期间,全市各级水利部门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技术,帮助群众寻找可饮用的卫生水源,到1980年,全市基本告别直接饮用沟塘水的历史。”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虽然有关部门对农村进行降氟改水,建成了部分水厂,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存在管理不规范、技术人员缺乏、费用成本高、水费计收难、经费无来源等诸多问题,多数水厂难以继续运行,部分群众又重新面临喝大口井水和手压井水的境况。

  2005年开始,市水利部门根据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要求,全市首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先后投资6.49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00多处,解决了18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但由于农村水厂较多,在管理上特别是水处理上参差不齐,收费不统一,部分农村贫困居民重新饮用井水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水质不达标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如何让群众早日喝上“放心水”,圆群众的“饮水梦”?2016年起,我市再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先后投入资金6.07亿元,关停小水厂,建设规模水厂,实行统一供水。到2019年,全市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健康水。灌南县实现了区域供水全覆盖,东海、灌云、赣榆供水入户率分别达到了97.7%、99%、92%。

  由于种种原因,赣榆区在2019年城乡区域一体化供水入户率仅为92%,离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为了尽快让全区老百姓喝上“干净水、放心水、稳定水”,赣榆区于2019年6月起成立专班,筹集资金7.5亿元,加快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

  进入2020年,我市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以下简称城乡区域一体化供水工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结合水利扶贫攻坚,向城乡区域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发起了最后的总攻。

  “在攻坚的那段时间,天天加班成了常态。每天早上7点半到岗,晚上10点多才能回家,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身体的累还好说,关键最紧张的是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把控。”回想起攻坚的那段日子,城乡区域一体化供水攻坚专班人员柏继利感慨万千。

  从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除雨雪天气不能施工外,加上受疫情影响,真正用在建设上也就8个月时间,赣榆区硬是建设完成日供水10万吨的莒城湖水厂1座,铺设供水管网6900公里,更新改造323个村的老旧管网。

  2020年6月28日,我市在莒城湖水厂举行赣榆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竣工暨连云港市全面通水仪式,自此,我市全境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供水。到2020年6月底,我市先后关停小水厂418座,全市400多万城乡居民饮用水实现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四同”目标。

水利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

“为了抓城市水源地建设,优化供水格局,我市先后实施了蔷薇河送清水工程、大圣湖应急水源地、沭新渠送清水工程、蔷薇湖应急水源工程等,解决了市区百万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调整北六塘河为灌南县饮用水源地,调整古泊善后河为徐圩新区饮用水源地,建设了徐圩新区送水工程,充分保障了新区生活生产的用水需求。”市水利局副局长董一洪介绍,“同时,我市还先后建成了市区蔷薇湖、东海县西双湖、灌南县硕项湖等应急水源地,从而不断惠及民生,改善百姓生活。”

  2016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行河长制,标志着水利改革发展从此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时期,也是我市水利从工程治理向生态治理转变的关键时期。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主题主线,市水利部门今年出台了生态河湖三年行动计划,将加强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把我市建成河海安澜、碧水畅流、人水和谐的国际性海滨城市。在保护好市区饮用水源地蔷薇湖、蔷薇河的同时,我市将推进灌云县伊云湖、赣榆区莒城湖、徐圩新区香河湖等备用水源,以及灌南县通榆河田楼水源地的达标建设。

“我们各个县区也很重视饮用水源建设工作。我们先后进行了包括硕项湖饮用水源地、叮当河饮用水源地、小塔山饮用水源地、西双湖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这些工作完成以后,我们市区以及县城,全面达到国家要求的城市饮用水源地的‘一用一备’的要求,那么我们全市的饮用水源就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董一洪介绍。如今,行走在港城7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但见河网纵横交错,座座水库塘坝碧如明镜,畦畦农田平整如茵,港城大地河湖安澜,玉带绕城、水行沃野,400多万港城人尽享40年来水利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区域供水全面完成,放心水的供应从城市到乡村,质量逐年提高。

  “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水利局局长徐希娟表示,“今后,我们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与相关县区一道,共抓严管水源地,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直以来,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加大,水利工作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67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8座、在册小型水库156座;我市共有流域性河道4条(新沂河、新沭河、蔷薇河和通榆河)、区域性骨干河道82条,河道总长度约1700公里,主要河道堤防3000余公里;大中型涵闸70座,大中型泵站12座;全市有大中型灌区36个,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4个,并形成了防洪、挡潮、排涝、灌溉、降渍等五大水利工程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李慧 李军 史贽仁)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