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心中飘逸茉莉芬芳 指尖流淌中国声音

​“音乐会非常震撼人心,这是一场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6月17日晚,“逐梦起航”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民族音乐会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剧院上演,由江苏女子民族乐团倾情演绎的相关曲目,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红色视听盛宴。观众陈瑾激动地说:“在音乐中重温党的百年历程,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

时间回溯到2010年2月27日晚上,北京国家大剧院里座无虚席,来自连云港的江苏女子民族乐团在这里举行《民族情古韵风——元宵音乐会》。这一次在国家大剧院奏响“江苏韵律”,江苏女子民族乐团以其清新唯美的演奏风格被业界誉为“民乐茉莉”。这是一次实力和风采的展示,也是乐团自2001年成立时,“十年磨一剑”的应有回报。

自2001年成立至今,二十载岁月如诗,江苏女子民族乐团早已绽放为连云港乃至江苏省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这群女孩把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和带有港城元素的创新曲目,带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是化身新丝路上文化交流的使者,用民乐讲述“中国故事”。

“民乐茉莉”初绽放打造国内首支职业女子乐团

1999年,当时的文化市场低迷,连云港市歌舞剧团仅有3个人在演奏民族乐器,二胡、古筝、琵琶司空见惯,演出难成规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日益多元化,单一的传统民乐形式已经很难征服观众。”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此后的2001年2月,一个仅有13人的江苏女子民族乐团诞生了,这也是国内第一支职业女子乐团。发扬细腻柔美的江苏音乐特色,打造连云港地方文化品牌,成为乐团的发展定位。

“那时候组织上找专家、找指挥,给我们谱写了关于连云港的乐曲,例如《花果山随想》《盐河之春》,还有《在海一方》,都是描绘我们连云港的,宣传我们连云港的节目。”目前担任乐团党支部书记的张晶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她是江苏女子民乐团最早招收的一批成员,擅长柳琴、琵琶和中阮,多次随乐团到基层演出,也见证了乐团从最初的十几个人扩充到现今近40人的成长历程。而她们也多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和沈阳音乐学院,都是专业院校出身。

与传统民乐团不同,女子民族乐团更强调听觉、视觉表达的统一。譬如,演奏员都是正面(而非侧面)面向观众——观众能和演员面对面交流,看到她们最美的一面;演员也能借助脸部的喜怒哀乐、身体的律动来传达乐曲的情绪,给观众以感染力。服装设计上,江苏女子民族乐团亦着重体现女性柔美和江苏特色,茉莉花裙、青花瓷裙轮换,上半身的设计更时尚、更大胆,不像传统民乐团那样保守。

为了提升艺术竞争力,几年间,江苏女子民乐团不断推出新编曲目——《龙船》,取材于十番锣鼓、江南丝竹乐和民歌小调;《丝路回响》纳入了淮海戏的曲调;《水乡情韵》改编自《拔根芦柴花》《四季歌》等5首江苏民歌。这些都极大提升了乐团的表演空间,丰富了演奏曲目库。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8月,在乌兹别克斯坦第十届“东方旋律”国际音乐节上,《水乡行》大受追捧。那一年,江苏女子民族乐团作为唯一一支代表中国的艺术团队参赛,凭借此曲从69个国家的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音乐节最高奖项“特等奖”,同时获得1万美元的奖励,这是音乐节1997年首办以来颁发的第一个特等奖。

实际上,当前,全国各地民乐演出团体大多数处于闲置状态,演出机会少,但江苏女子民乐团多数时候都在外地交流演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得益于改革创新为乐团催生了精品创作和优秀人才。2000年,时任市歌舞团团长刘中文和党支部书记沈军军在陕西省艺术学校招聘歌舞演员,意外吸引了7名民乐专业的女孩报名,第二年组建了16人的女子民乐团。面对各种质疑和压力,刘中文和沈军军没有退缩,多方邀请知名音乐家帮助排练节目,整合乐队力量。2年后,这支乐队担负起赴欧洲巡演的重任……

“丝路精灵”云水谣架起文化交流的“友谊之桥”

​担负对外文化交流的使命,这也让乐团有了生命力。2003年春节期间,江苏女子民族乐团首次赴欧洲进行文化交流演出,从此一炮打响。精湛的演奏技艺、柔美的江苏风韵、清新淡雅的形象,立即引发各界的关注。随后,江苏女子民族乐团每年都会受邀去世界各地演出,参与文化交流活动。2013年9月,受美国华人联合总会邀请,江苏女子民族乐团在美国洛杉矶圣盖博大剧院、尔湾大学巴克林大剧院举办了3场民族音乐会。

江苏女子民族乐团副总经理刘敏坦言:“我们演出结束之后,当地的外国友人们都会纷纷走近舞台,去看一下我们的乐器,对我们中国的乐器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就会拿起我们的乐器,比如说中阮啊、扬琴啊,他们会感到特别的新奇,觉得发出来的声音特别的好听,他们还会试图上去演奏一下。”

从美国回来,江苏女子民族乐团进入了短暂的休整期。当年的9月和10月,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乐团在创作上又有了新的命题。2014年至2016年期间,江苏女子民族乐团成功举办“中国梦丝路情”丝绸之路经济带民乐巡演、“丝路回响”一带一路民乐巡演项目,在国内33座城市演出40余场,积极宣传“一带一路”,推介连云港,芳踪所到,掀起民乐热潮,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这次巡演,不仅是在传播丝路文化,同时也是一次独特的、耐人回味的文化体验,没有了以往出国演出的轻松惬意,更多的是团队作战的攻坚克难,堪称是“一群弱女子的万里长征”。江苏女子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员吴淑娜回忆道:每次演出完的时候需要装车,很重的箱子,4个人抬一个箱子,要往货车上装,当时是在室外,晚上没有灯光,好多女孩子打开手机手电筒照亮,才能看得更清楚一点,这些画面都令她感动。

最感人的一次演出经历是去新疆阿拉马力边防连。这里是祖国最西端的边防哨所,不远处是奔腾不息的霍尔果斯河,河对岸就是哈萨克斯坦。因为海拔较高,不少演奏员途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在哨所对面的山上,战士们用鹅卵石砌成8个刚毅的大字“乐守边关 书写军魂”。“这里哪里有乐啊,分明是很苦,但这是战士们的信念和执着。”江苏女子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员徐丽接受采访时坦言:从边防战士徒手搬来石块铺垫道路保证演出车通过的那一刻起,演奏员们就被感动了。当演奏员们奏响战士们最耳熟能详的《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时,全体官兵一起合唱,那震耳的歌声回荡在边防线上。

“头部精品”获盛赞为文旅融合注入艺术活力

端午相约,“粽”情港城……端午节小长假首日,花果山上乐声悠扬、裙裾翩跹,熙熙攘攘的怪石园,来自江苏女子民族乐团的演员们走出剧院进景区,为游客们现场表演了江苏省首部旅游演艺与民族器乐剧《乐见西游》中的片段——精彩的演绎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看拍照留念;他们甚至跟随乐音起伏舞动,幻想进入那个奇幻的西游世界。

《乐见西游》以中华传统民族器乐的现代化演绎来呈现“西游”精神,呈现以孙悟空为核心的成长故事。它为民乐注入了故事和精神,用流畅的叙事手法和直抵人心的音乐语言,也通过民族音乐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塑造了孙悟空拼搏奋斗、寻找自我、追寻大道的形象,借此传递出花果山这片土地所孕育出的不屈不挠、奋发向上、敢于追梦的人文精神。2020年,《乐见西游》首演在港城引起轰动,观众好评如潮。

“《乐见西游》的出现,彰显西游文化IP,填补了连云港旅游剧的空白,展现了连云港海、古、神、幽、奇、泉六大特色和神奇浪漫风韵。”市演艺集团董事长、出品人谢春芳介绍:“该剧以最传统的文化用最新颖的形式演绎,发挥了文旅融合的价值意义;尤其在旅游演艺蓬勃发展的当下,该剧的出现,不仅是一场跨界混搭,在传播方式上也有探索性、实践性和引领性。它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民乐魅力,为我市文旅事业拓展贡献了宝贵实践。”

“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将这部剧单纯定义为艺术作品,而是立足市场走向,把握文旅融合大趋势,强化我市旅游演艺事业的探索。可以说,这部剧的推出,也填补了我市夜游市场的一个空白。”据市演艺集团总经理白兴龙介绍,该剧首演的成功,为推向市场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和群众基础。相比“印象”系列,“又见”系列、“千古情”系列等超大型旅游演艺项目,《乐见西游》更注重项目的投入产出比,以小而精、小而美的特点和灵活、多元的运作方式赢得市场青睐。这样一来,来连游客白天玩景区,晚上就能看演出,增加了受众黏度,活跃了夜游市场,也更进一步展现了港城的文化软实力。

“文艺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走入市场,才能像种子一样,在基层生根发芽。”谢春芳说,除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定期推出音乐会和音乐剧,江苏女子民乐团每年还组织演奏员走进军营、警营、厂矿、学校、农村,用民乐向基层群众传递文化的温暖和力量。张晶印象最深的一次演出是在一所小学。舞台用课桌拼起来铺上帆布,坐在台上,凛冽的寒风直往身上钻,用冻得颤抖的双手拨弹着琴弦,“看着台下观众渴望的眼神、质朴的笑容,我不觉得苦。”张晶感慨道。

​现如今,作为江苏省的一张文化名片,民乐团多次受文化部、中国侨联和江苏省政府的委派,赴多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而站在新的起点上,这枝清雅的“民乐茉莉”根植于港城大地,立足本土文化,打造艺术精品,得到了尽情绽放。

谈及近段时间的工作打算,江苏女子民族乐团团长丁亮介绍:最近团里正在就《乐见西游》的市场化探索进行深入实践,助力我市文旅融合大发展。同时继续打磨好“丝竹华韵”“丝路祥云”等一批有时代性的民族音乐会,加大对外文化交流步伐,服务连云港“一带一路”支点建设,讲好港城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张晨晨 董奕奕 史贽仁)


总值班: 王夫成 刘昆     编辑: 宋添翼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