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连云港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海属百年
现居山东济南的张爱民,是淮海战役中赣榆支前模范董力生的女儿。她告诉记者,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母亲董力生从抬担架到推小推车,一直用行动积极支前,“她在孟良崮战役中使用的担架和支援淮海战役时使用的小推车,都被收藏、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董力生1923年生于赣榆县(今赣榆区)城头镇董青墩村的一个穷苦家庭。12岁时,逃荒到青岛,在日本人开办的纱厂当童工。在青岛期间,她接触到一些进步人士,年幼的心灵种下了革命的火种。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董力生回到家乡,在赣榆沿海的盐坨靠挑盐、推小车谋生。
1939年,赣榆县城沦陷,县常备总队找到董力生,要她利用自身有利条件,为抗日刺探敌人消息。董力生此后为地方抗日组织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1940年,八路军在赣榆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董力生主动要求参加土改。1941年,18岁的她先后担任了村识字班班长和村妇救会会长。1942年,董力生发动群众开荒种地,用节约下来的粮食支援抗日军队,还带领妇女赶制布鞋数百双,送给前线将士。
1943年,董力生被评为滨海区劳动英雄,时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兼中共山东分局委员的肖华点名要见一见她,称赞她“巾帼不让须眉”,是“滨海区难得一见的女英雄”,并当场奖励她一头毛驴,鼓励她“更好地为革命工作”。
1947年,孟良崮战役打响,董力生成为竹庭县(1945年11月赣榆县更名为竹庭县,以纪念抗战中牺牲的滨海军区政委兼滨海区党委书记符竹庭,1950年10月恢复赣榆县的县名)担架团4000多名民工里唯一的女性担架员,战后被授予特等功。
在张爱民纪念母亲的一篇文章中,对董力生参加竹庭县担架团转运孟良崮战役伤员的情况有这样一段描述:“有时山路陡得担架倾斜得快要立起来,为了让伤员能平稳地躺在担架上,她双膝跪下,两手紧握担架杆,咬着牙一步一步向前爬着走,双膝染满鲜血。”不仅如此,担架团还时刻要面对敌机的轰炸和扫荡队的“围剿”,当时的艰难可见一斑。
在淮海战役中,海属地区人民全力支前,涌现出大批功臣。董力生巾帼不让须眉,是竹庭县万名支前民工、4500辆独轮车运输队中的唯一女性。当时正值寒冬,董力生推着独轮车,送给养、运弹药从未落在男队员的后边。敌机扫射轰炸,她毫不畏惧,冰天雪地,她顶着寒风擦着汗,也从不叫苦,数次穿过冰河,出色地完成了支前任务。
上世纪70年代,反映淮海战役支前的电影《车轮滚滚》的主人公“耿春梅”的原型,就是董力生。张爱民回忆说,当时,长春电影制片厂饰演“耿春梅”的女演员吕亚林,在家里和母亲同吃同住了一个月,观察母亲的每一个动作、神情,揣摩母亲的性格特征,在银幕上成功塑造了一个光辉的“支前模范”形象。
1949年3月,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北京)召开,董力生出席会议并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受到了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亲切地握着董力生的手说:“董力生这个名字起得好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妇女同志也要有特立独行的勇气、敢为天下先的锐气!”
1950年,董力生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到北京出席全国第一届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接见了她。朱德被董力生的事迹深深感动,9月27日,赠送给董力生一张他和夫人康克清的合影,并在照片背面题写“送给我们的英雄董力生同志存念”。
张爱民至今还珍藏着一份由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朱德、周恩来具名,邀请董力生出席国庆10周年庆祝大会的邀请函。1959年10月1日,董力生应邀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观看国庆10周年庆典。
董力生是新中国成立后华东地区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后成为山东省县级拖拉机站第一位女站长,将自己大半生的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离休前,她担任济南轻骑集团工会副主席,1990年,在济南去世。“面对曾经获得的那些荣誉,母亲一直将之归功于党和人民。”张爱民说,“她生前多次对身边的人说过,‘我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却经历了一个大时代。’”(记者 史卫平)
总值班: 王夫成 曹银生 编辑: 宋添翼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