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百年风华】第二十五期:“翻边”反“蚕食”

抗战时期,海陵县(即今连云港市东海县陇海路北部分)位于滨海区抗日根据地的东部边沿地带,南临陇海铁路,东接海州附近敌占区,西依马陵山。是连接华中、山东两大根据地的纽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敌人蚕食,步步紧逼

1942年,海陵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海陵抗日斗争如火如荼,日伪一直觊觎这块根据地,采取了“蚕食”战术。

日伪计划在东面以韩家湖为中心,向北至欢墩埠安设据点。然后向西推进包围末山(亦称磨山)中部,以横沟为中心,向北至莲子湾设据点,以切断末山、羽山之间的联系,以便向北扩展;西部以罗庄为中心,向马陵山及郯码延伸,企图与顽固势力打通关系,不仅想吃掉海陵根据地,而且要从东至西结成一条封锁线,割断山东根据地与华中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在政治上,为配合其推行的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在军事“扫荡”之后,破坏根据地基层工作,挑拨军民关系,对所占地区人民进行欺骗宣传,实现“以华制华”的阴谋。

1942年8月,日伪开始了对海陵的大举“扫荡”和“蚕食”,叛徒、汉奸杨步仁充当了急先锋。杨步仁首先带领别动队侵占上林、丰墩、苘庄湖,转而向西,侵占亭子埠、横沟、罗庄。牛山车站的伪军也同时出动,进占石榴、东安、房家埠。沙河日伪也调兵进占小土山、东西小店、狗窝、小庄子。日伪采取步步为营的办法,每占一地,便修筑工事,建立据点,以图固守。仅两三个月时间,从西向东安设了16个据点,使海陵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

日伪“蚕食”的手段分军事活动和特务活动两个方面。在军事上:一从边沿区逐步向里推移,进行蔓延性的“蚕食”,普遍建立据点,实行堡垒政策;二以据点为基地,经常以小股部队四处扰乱,抢粮抓人,造成恐怖,袭击地方武装,破坏基层抗日政权;三在根据地附近组织防共自卫团,按保要人抽枪,并唆使反动地主当维持大队长,补充伪军。在特务活动方面:一是利用叛徒、三番子(即青帮,是帮会的一种。最初参加的人多半以漕运为职业,在长江南北的大都市里活动),拉拢残存土匪,“伪化”边沿区,破坏根据地的治安。还勾结丧失民族气节的上层分子,收买地方坏分子,派往根据地去组织“秘密维持会”;二是制造谣言,蛊惑人心,欺骗群众。

日伪“扫荡”来势凶猛,海陵形势骤然变化,致使根据地的部分地主士绅及一些被收编的土匪动摇,如曾任县参议长的赵霞轩、任独立旅副旅长的李振东叛变投敌,这些都助长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有一段时间,海陵根据地原有8个区,仅剩下一个羽西区和半个末山区。独立旅及地方干部活动十分困难,部队只能在东西只有15公里,南北不到25公里的小范围内活动。生活也十分困难,吃的是“糁子煎饼就胡盐”,穿的是“粗布军衣露着肩”。但是,根据地广大军民及各阶层人士不畏艰难,坚持斗争。

翻遍战术,绝地反抗

为打击日、伪、匪、叛的猖狂进攻,坚定海陵军民斗争的信念,配合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驻滨海的八路军教导2旅根据党中央“敌进我退”的指示,以及八路军第115师政委罗荣桓创造的“翻边”战术,决定狠狠打击日伪的“蚕食”。1942年11月,八路军教导2旅第4团第3营、第6团一部、第57军独立旅、友军第111师以及海陵地方武装几方面力量紧密配合,并肩作战,对侵占海陵县的日伪军发动强大攻势,开始了反“蚕食”的斗争。

为部署反“蚕食”战斗,1942年10月底,教导2旅政委符竹庭亲率一个连,在涝枝召开海陵县党政领导会议,详细了解海陵被“蚕食”情况,同时派出几支小部队,接近日伪各主要据点,进行火力侦察,了解日伪兵力部署。在掌握敌我双方情况之后,符竹庭回军分区召开军事会议,对反“蚕食”斗争作出具体部署。

反“蚕食”战斗首先从伪、匪盘踞的“重点”地区开始。11月3日,教导2旅第4团、第57军独立旅第1团第2营和海陵地方武装利用夜色掩护,出动重兵团团包围罗庄据点。罗庄是恶绅李太常的老巢,其子李振东、李春生从独立旅叛逃后勾结伪军大队长尹玉琢在罗庄安设据点,助纣为虐,为害乡里。第4团等部先开展政治攻势,对据点进行喊话,敦促李氏父子投降。但叛徒李振东十分嚣张,向反“蚕食”部队挑战,指战员怒火满腔,开始强攻。在海陵县民兵配合下,独立旅第2营会同第4团爆破组用土炮和炸药强爆罗庄围壕、碉堡和炮楼,突击队砍鹿砦,跨壕沟,翻圩墙,冲进据点。从下午5时起,经7个小时的激战,罗庄据点被攻克,烧死恶绅李太常,活捉叛徒李振东、李春生及伪大队长尹玉琢以下伪军60余人。首战告捷,士气大振。

11月4日,教导2旅第4团第3营直插横沟。由于准备不足,未能奏效。第二天再次攻击,顺利突破防线,全歼横沟据点伪军200余人,钻狗洞逃跑的伪大队长罗保成(叛徒)也被群众抓了回来。

由于反“蚕食”部队严守秘密,日伪无法了解八路军之兵力、火力、作战意图和战斗部署。攻克罗庄、横沟之后,部队则大张旗鼓、广造舆论,虚虚实实地迷惑日伪。日伪十分恐慌,新浦日军一部出援董马庄、大小齐庄时,刚出新浦10多公里就被日军用骑兵追回,不敢贸然前进。牛山日伪500余人亦心存疑惧,迟迟不敢出动。这给反“蚕食”部队逐个拔除据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5日晚,独立旅第2团在第1团配合下攻克圈沟,全歼伪军80余人。攻克韩家湖据点是反“蚕食”战斗中的攻坚战。6日,教导第2旅第4团第3营接近韩家湖据点外围,重新查看了地形。据了解,据点设在韩家湖东头一块平地上,围墙四角各有1个大碉堡,四周还有明堡、暗堡,外面是鹿砦、铁丝网、围壕,驻有1个伪军中队,围墙上设有游动哨。

第3营决定用2个排在东南面围攻日伪。夜幕降临,部队开始炮击碉堡,围子被炸开了一个小口子。部队趁着烟幕和夜色,冲过了围壕,砍断了铁丝网,拔掉了鹿砦。但日伪火力强,进攻部队的梯子靠不到围墙上去,只好停止攻击,让各班开会研究对策。第二天拂晓,小齐庄方向日伪的增援部队与八路军打援部队交上火。上午,反“蚕食”部队只发射4发炮弹,便连续打中了韩家湖据点南面的炮楼,趁日伪内部混乱进行喊话,迫其投降。这时小齐庄方向来报,日军援军已被击退。战士们士气更旺,一个个靠近围壕配合敌工组的宣传员进行喊话。

碉堡里的伪军沉不住气了,要求不要开炮,晚上投降。团政委吴岱立即写一封信,要他们在1个小时内投降,否则立即开炮,并动员老乡把信给他们送去。半小时后,3个炮楼上都挂出了白旗,160名伪军举着手走出了据点,韩家湖据点终于被攻克。接着独立旅连续攻克大小齐庄、丁旺、小屯、丰墩等据点,上林伪军也缴械投降。

7日晚,在连克伪据点的胜利形势下,教导第2旅第4团第3营和第6团一部、滨海军分区骑兵连,先后袭击东西朱埠及董马庄伪据点。朱埠伪军不堪一击,仓皇南逃。骑兵连跟踪追击,俘伪军80余人,缴枪30余支。当追击部队向董马庄围攻时,白塔埠伪军200余人前来增援,被教导2旅第4团第3营击溃。青口、新浦日伪千余人,携九二步兵炮2门,向董马庄增援。为避免损失,教导2旅等部转移,反“蚕食”战役胜利结束。

在海陵反“蚕食”战斗中,第4团等部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速战速决,只用6天时间,就拔除日伪16个据点,收复了罗庄以东的羽东、东安、河南、白河4个区,生俘伪军大队长尹玉琢以下600余人,毙伤日伪军200余人,缴长短枪540余支,子弹2万余发及其它军用物资等。经过这次沉重打击,杨步仁的伪别动队第二、三、四、五大队及伪独立团被消灭殆尽,仅剩下残兵败将200余人,龟缩董马庄,死守待援。海陵反“蚕食”战役,获得辉煌胜利,喜讯传开,群情激奋,各地群众杀猪宰羊,慰劳子弟兵。山东《大众日报》于11月15日专门发表题为《庆祝滨海区我军反“蚕食”大捷》的短评。11月中旬,参加反“蚕食”战斗的教导2旅、第57军独立旅及海陵县政府、群众团体召开盛大的军民祝捷大会,到会2000余人,教导2旅政委符竹庭、第57军独立旅参谋长管松涛、友军第111师331旅少将旅长孙焕彩,滨海区抗日自卫军主任高赞飞等均在会上讲话,热烈庆祝反“蚕食”大捷。11月17日,海陵县召开全县士绅名宿座谈会祝贺胜利。杨凤鸣因参战有功受大会表彰。

海陵反“蚕食”战役,不仅有力地配合了沂蒙军民的反“扫荡”斗争,打击了日伪的“蚕食”活动,保卫了海陵和滨海根据地,更重要的是向抗日军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证明了日军是虚弱的,日本侵略者的兵力分散且严重不足,伪军战斗力薄弱且情绪低落。只要抓住日军这一弱点,选择适当时机,积极开展边缘区敌占区的游击活动,地方武装与主力部队相配合,组织有力的战役攻势,给日军以迅猛的打击,任何“扫荡”和“蚕食”都一定被粉碎。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