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连云港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海属百年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将抗战以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批示强调指出:“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与领导目前的群众运动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五四指示》规定了指导运动的14项原则。
网络资料图
5月28日,华中分局发出《关于贯彻中央“五四”土地政策新决定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必须掌握五四指示的基本精神,消灭解放区内残存的封建土地占有制,消灭封建剥削,实现耕者有其田。用一切方法使广大农民能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使农民从封建的土地关系上解放出来。
滨海地委于5月中旬即派出工作组,在滨南专署专员刘白涛带领下,到竹庭县城头区大黄墩进行土改试点。工作组在大力宣传党的土改政策的同时,广泛深入群众进行调查访问,进行思想发动。经过教育,提高了农民的阶级觉悟,农会召开联合斗争大会,向地主要回了土地。
大黄墩的试点经验很快在城头区推广,并推动了吴山、谷阳、芦阳、金山等5个区,在33个村搞土改试点。仅1个月时间,全县从地主手里要回或没收土地2.24万亩,盐田30亩,树林198亩,得地农户为6880户,使农民的斗争积极性空前高涨。
网络资料图
路北东海县委于1946年5月中旬在刘湾召开了全县干部大会,对土改工作作出部署。6月,工作组即进驻羽东区董马庄进行土改试点。与此同时,通过举办积极分子训练班等形式,壮大土改的骨干力量,使土改运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仅用两个月时间,全县除浦西、新民两个区的部分边沿村庄外,大部分完成了土改任务,摧毁了地主的封建统治。据河南、羽东等5个区统计,有贫农、中农7256户分得土地5.08万亩,耕牛153头,驴76头,猪106头,大车109辆,房屋3430间,粮食1.56万斤,树1.97万棵,现金11.71万元,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翻身农民欢欣鼓舞。得到土地的农民为了保卫翻身果实,纷纷要求上前线,仅董马庄一个村就有34个青年踊跃参军;刘湾子民兵组织了爆炸组、战斗班、担架队、运输组等,为前线服务。
华中第六地委针对内战危机日益明显的情况,提出“一手拿枪,一手拿算盘,力求其平,力求其快”的口号,加快土改工作步伐。路南东海县和灌云县按照第六地委的部署,于5月底层层召开干部扩大会议,放手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农民闹翻身求解放的热情空前高涨。如灌云县南岗区梁荡乡召开农民翻身大会,千余农民向20余户地主算帐,计清算出土地2537亩,耕畜14头,麦种2.02万斤,农具5件,从而巩固了新政权,壮大了人民的力量。
9月1日,中共中央华东局作出《关于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决定》(即“九一指示”),将土改运动由推平土地转为地主献田,实行对大地主以斗争为主,对中、小地主以仲裁为主的政策。竹庭县原县长、民主人士朱明远首先响应号召,自愿献出土地分给农民,受到滨海专署的嘉奖。路北东海县参议员王子成、宋佐康、县政府秘书葛清轩等也献出了土地。接着,各区开明士绅纷纷向农会献田。在地主献田的同时,仲裁会议也在全县逐步推开。竹庭县城关区青口镇对31户地主采取了仲裁会议形式,政府对地主采取了从宽的政策,一般平均每人留地3亩左右,个别户还留了好地、近地,这一做法得到了开明地主的拥护。
网络资料图
土地分配后,分得土地的农户由政府统一发给新地契,至1946年10月底,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竹庭县12个区827个村,有782个村完成土改,占95%。有46万农民共分得土地11.3万余亩,房子3420间,现金900多万元,粮食8万斤,食盐10.2万担。全县盐民获得盐田千余亩。竹庭县在土改中还发展新党员934名,发展群团组织成员8801人,对巩固解放区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值班: 王夫成 刘昆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