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连云港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创新案例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我市先后被国务院、省政府表彰激励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东海县、灌云县先后被省政府表彰激励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随着全民医保制度的基本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全市综合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渐得到缓解,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推进分级诊疗 居民家门口就医
“我家孩子3个月大,这两天排便有点问题。听说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妇幼保健院的专家,就带孩子来看看。离家近又不用排那么长的队,真是太方便了。”日前,在海州区新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民曹女士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市以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医疗服务为抓手,推进医疗资源整合与共享。建成三级医院11所,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3个,国家级、省级救治中心各3个,临床检验等5个远程诊断中心,柔性引进高层次临床专家32人,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成城市医疗集团6个、县域医共体9个、专科联盟19个,省级基层特色科室17个,医联体覆盖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并吸纳护理院、康复医院参与,医联体内专家资源、医疗技术、药品保障、双向转诊等上下贯通,推进改善基层看病难现象。
据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周伟介绍,目前二、三级医院有200余名专家下沉到基层,建成35个基层名医工作室。建成检验、影像、心电中心各13个,消毒供应中心9个,病理中心7个,推进医联体内资源共享和结果互认,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我们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成市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在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把更多常见病、慢性病、康复期病人等留在基层医疗机构。今年共有2.5万人通过系统转诊,下转患者增幅达14.5%。县域就诊率达90%,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达70%。”周伟说。
为打通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我市所有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组建549个家庭医生团队。2020年度,全市常住人口、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分别达48.6%、71.8%,基层首诊式签约人数较上年增长41.2%。全市统一实施“8+4”签约服务包: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提供8个免费基本公卫服务包;针对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4个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包。
“王阿姨,您今天身体怎么样?降压药坚持吃了吗?”“好多了,多亏了邱医生,疫情期间还上门为我诊治,我的高血压才得到了控制,太感谢你了!”昨日,海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邱文娟上门为签约服务对象王阿姨进行例行检查。
考虑到特殊人群需求,我市相继开发了各类特殊服务包:针对残疾人康复需求,制定了全市统一的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包,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针对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提供免费体检服务;针对离休干部,提供了上门签约服务。同时开展了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点单式签约,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全市通过签约服务信息平台完成签约200余万人,签约居民可通过“健康连云港服务号”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或“我的连云港”APP查看本人健康档案。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医保参保人员门诊统筹封顶线提高100元,让医保福利惠及更多签约居民。
聚焦智慧医疗 提升就医满意度
“以前是看病10分钟,排队挂号1小时。现在用手机就可以实现挂号和缴费,全程不用排队,我们老百姓看病便利多了。”日前,市民小张在市二院看完内科专家门诊后,由衷地发出了感叹。
去年底,市卫健委与腾讯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开展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国首张电子健康卡的发布城市,我市近年来持续打造港城特色模式,以电子健康卡为金钥匙,打造全市统一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平台——“健康连云港服务号”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33岁的市民胡女士近期怀上了二胎。昨日上午,怀孕16周的她来到市妇幼保健院,在分诊台出示电子健康卡报到后,就在候诊区休息。20分钟后,呼叫系统上显示了她的名字与对应诊室,提示她就诊。
“我提前一天通过微信公众号健康连云港服务号预约挂号了,只要根据约定时间,提前20分钟到就可以了。分诊台报到后,可以通过医疗便民服务平台的排队叫号功能查到候诊等待人数,时间就可以自己掌握了。”当日,张倩需要做B超等检查,她通过微信支付就完成了缴费,在手机上就可以查到检查结果,非常方便。
据了解,目前全市公立医院实现线上“一门式”服务,居民无需下载不同医院客户端,一个服务平台支持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看病就医;实现市民线上就医“一站式”应用,提供分时段预约挂号、在线缴费、实时报告查询、排队查询等就医全流程服务;实现线上支付结算“一键式”办结,完成医保脱卡线上结算,居民可以选择医保卡、微信或支付宝缴费;实现市民健康“一篮子”管理,包括家庭医生在线签约、健康档案开放、查询历次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信息、免费申领计生药具等多方位健康管理功能。疫情以来,使用该平台挂号、报告查询、缴费人次达到135万,为疫情防控减少人员聚集、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起到了较大的推进作用。2020年省卫健委委托的第三方评估显示,连云港市公立医院总体满意度为 91.12%,高于全省平均值,居全省前列。
深化医保改革 缓解群众看病贵
“我买了5盒治疗高血压的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本以为要花100多元,没想到才几十元,真是太好了。”在海州区浦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民张国华告诉笔者。据浦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章彩云介绍,“4+7”药品试点扩围(国家两轮药品集中采购)在我市正式落地后,我市全面执行带量采购价格,张国华购买的药品原价每盒29元,现在降为每盒8.93元。
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统筹推进医保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医药服务供给等重要机制建立和改革,着力缓解群众看病贵。提高大病保险待遇水平,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得到控制,全市公立医院门急诊、出院患者平均药品费用增幅控制在5%左右。全面实施医疗保障市级统筹,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实现无障碍备案,可与长三角地区门诊直接结算。
“我市从2020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医保基本政策、待遇标准、基金管理、经办管理、定点管理、信息系统‘六统一’的基本医保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制度。针对全市职工医保政策碎片化、补丁化严重,待遇标准差异性大的特点,对近50项各类待遇标准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全市统一的门诊待遇标准;明确了基金预决算管理办法,对基金收支实行市级财政专户管理,建立市、县(区)两级政府基金风险管理机制。同时,实施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适当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支付比例。”市医保局局长周炜说。
为进一步减轻患者用药负担,市医保部门积极参与国家、省市药品医用耗材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充分挤压产品销售中间环节的水分,实现药品耗材价格下降、患者负担减轻、医保资金合理支付、医院运行成本降低的“一举多赢”局面。全市医疗机构药品平台采购率达95%以上,医用耗材平台采购率达90%以上,医用耗材实行零差率销售,年可为患者节支5000万元,均超序时进度完成各批次药品国家集中采购和耗材联盟带量采购约定采购量,年节约采购费用2亿元。推进4批国家集中采购药品在我市落实落地,157种中选药品涉及糖尿病、高血压、抗肿瘤、抗感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治疗领域。中选药品平均降幅52%以上,最高降幅98.6%。
“我们现在有个头疼脑热就直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条件挺好,大医院的医生在这里设有工作室,人也没那么多,报销比例还高。”昨日,正在海州区新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朱先生告诉笔者。
朱先生所说的报销比例是指我市居民医保政策实现差异化支付,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医保报销比例分别为是85%、75%、65%,也就是说,社区医院医保报销比例为85%。此外,2020年,我市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80元,全市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80%、70%。
我市推进多层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三级医院全面实施总额控制结算,对中小医院实施以总额控制为基础的复合式结算方式。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按病种付费的病种251个,按病种付费的基金支出占住院统筹基金支出比例达40.35%。灌南县先行试点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改革,灌云县、赣榆区分别试行医共体总额付费管理,通过支付方式总额管理,推动分级诊疗,促进医疗机构主动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引导百姓树立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庄婷婷 张艳 乔婷婷)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