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连云港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为民办事
一缕温暖的阳光照在赣榆区新河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内,刚过早上8点,已经是人头攒动。“村里的大喇叭昨天就广播了、村干部也上门通知了,说市里的专家要来俺村,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吃过饭我就早点过来了。”村民曹奶奶高兴地说。原来,市级机关工委邀请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专家们要来进行义诊送健康活动。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级机关工委坚持学用结合,深化党员思想认识,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重要内容,精准提供服务项目,我为群众送健康、送温暖、送文化等实践活动“能办实事、能解难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具体、更直接、更实在。
送健康,温暖滋润民心
农村留守老人较多,但乡村基层医疗条件相对较为薄弱,群众很多慢性疾病得不到及时诊治。为满足群众健康需求,连云港市级机关工委把办好惠民实事与推动基层医疗提质增效、促进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推动各级机关党组织把在抗疫斗争中积累的精神财富转化成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强大动能。
针对春夏季老年人易发疾病、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疾病,结合相关调查,日前,市级机关工委邀请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0多名专家赴赣榆区新河村开展“党建惠民生、扶贫送健康”主题党日活动,为群众送上“健康大餐”。诊治消化道疾病、开展幽门螺旋杆菌呼气测试、问诊心脑血管疾病、测量血压血糖……,一天的时间里,诊治和接待群众咨询200多人次,为100多名村民建档立卡,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普及健康知识,送上了价值10000余元的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
“人民群众是最朴实的,你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检视问题差距,我们还要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担当能力和自律能力,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既要办成还要办好。”市级机关工委书记刘开山说。
办实事,解决群众烦恼
将党史学习中汲取的红色营养转化为工作动力,开展机关党员“进千村、访万户”活动,让机关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百姓家,开展民情恳谈,列出“为民办实事”清单、设立机关作风举报电话,推动党员干部为身边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市人社局积极拓展服务内涵,以政策红利激发企业引才活力,为146名高层次人才发放购房券861万元。市交通控股集团立足主职主业,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新辟、优化调整10条公交线路,延长部分线路晚班时间,有效解决群众出行不便问题,降低生活成本。
村民徐某因丈夫去世早,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生活非常困难。打算在村里开办一个百货超市,但各种审批手续的办理让她犯了难。得知情况后,市级机关工委副书记郭光辉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并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办理相关手续。很快,百货商店就办了起来。如今,不仅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家庭生活也有了保障。“上级的党员干部们还有村里的干部,对我们的困难也一直挂在心上,平时嘘寒问暖的,遇到啥问题,一个电话他们就来了,比自己的家人都亲近。”说起帮扶的干部们,徐某总是感觉非常亲切。
促脱贫,共建宜居家园
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最终还是要由民生工作成果来检验,实事要办到群众心里、做到群众身边。市级机关工委将机关党员“进千村、访万户”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载体,广泛听民意、察民情,把为群众办实事体现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上。
工委党员干部在对赣榆区新河村日常入户走访时,发现是该村由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虽然是一个行政村,但自然村之间相距较远,道路还没有完全硬化,受地形影响,每到雨季,污水漫溢横流,给当地村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更别提发展经济了。聚焦群众烦心事,市委市级机关工委积极出主意、想办法,联合多个部门单位筹资30余万元。很快,全长300米的3条水泥路顺利完工,村内原有的断头路全部打通;张望河自然村内1条长360米、宽3.5米的水泥路投入使用,配套建设路灯22盏,村民多年烦心的“糟心路”成了便利生产生活的“小康路”,成了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路”。在班庄镇东方红村,响应中央和省市美丽乡村工作部署,开展“绿美村庄”植树活动,筹集资金15万元,在村内主次干道种植各类苗木10000多株,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宗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市级机关工委将继续书写好“为民办实事”答卷,把大道理落实于小事情,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宗旨,营造好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丁海峰 秦继真)
总值班: 编辑: 张笑爽 审核: 曹银生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