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海州区法院打造“家门口”诉讼服务新模式

近日,海州区法院板浦法庭利用“家门口”调解工作站,成功调解一起因亲子关系引发的纠纷。近期,全市法院积极探索诉讼服务全链条下沉,推动“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打造“家门口”诉讼服务新模式。

“原告于某(男)做了DNA检测得知,已满3岁的女儿并非自己亲生骨肉,将女方杨某起诉至板浦法庭,要求孩子由杨某独自抚养,退还孩子抚养费,返还订婚、结婚礼金、‘三金’(首饰),以及要求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等共计30余万元。”板浦法庭庭长周永告诉笔者,在这起因亲子关系引发的纠纷案件中,被告杨某称,“三金”已被变卖,其他礼金都已用于举办婚礼及同居生活期间日常开销,对于孩子问题,认为自己并没有恶意隐瞒的行为存在,且双方不存在婚姻关系,只是同居关系,故不应对于某进行精神赔偿。

“本案本可以简单判决结案,但考虑到于某因‘结婚、育儿’债台高筑,同时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便决定委托‘家门口’调解工作站对此案进行调解。此案最终以调解结案。”据周永介绍,板浦法庭对调解工作进行迭代升级,整合多方力量汇聚至“家门口”调解工作站,结合村(居)法官工作站,形成镇、村(居)、站三级联动调解新体系。深入推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并举”,实现公、检、法、司及信访等多部门“无缝对接”,构建多元化解新模式。

笔者从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近期,全市法院持续打造“家门口”诉讼服务新模式。灌云县法院积极探索“多力量参与、多措施运用、多资源协同”的解纷体系,在各乡镇重点村(居)成立以老党员、老干部、老代表、老军人、老教师为主体的“五老”调解中心,形成以乡镇法庭为中心,覆盖辖区镇、村(居)的调解网络;灌南县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中心基点,整合“党建+审务工作站”解纷资源,实行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形成“乡村微法院”全面覆盖,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在全面推行“党建+审务工作站”基础上,深度开展“法务+邮政”战略合作,同步推进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站点建设,将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职能向基层延伸、向偏远农村辐射;连云区法院选派员额法官定期进驻13个人大代表之家和22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法律宣讲、化解矛盾纠纷等法律服务活动。针对不同需求,开展“订单式”“定制化”法律服务,提升法院司法服务效能和司法公信力。街道、村(社区)的纠纷时有发生,调解员提前介入,发挥涉法涉诉调解方面的专业优势和权威优势,指导化解矛盾纠纷,有效实现了减少诉讼,节约司法资源。(记者 史卫平 通讯员 尹超 周心睿)


总值班: 王夫成 曹银生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