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临近年关,微信朋友圈再次被江苏刷屏。从不久前结束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到即将召开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两场重量级的科技盛会在江苏落户,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业领袖、科技精英、企业高管、创业达人和专家学者纷纷向这里聚集。围观群众不禁要问,究竟是哪儿来的“金刚钻”,让江苏揽了这么多的“瓷器活儿”?
实力+拼搏,以创新促转型
辖江临海,区位优越,为江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江苏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和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工业基础深厚,产业体系完善,经济水平发达,创新资源集聚。如同运动场上那些“种子选手”一样,江苏一直是全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风向标。
近年来,江苏经济增长强劲,经济总量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二,13个地级市全部进入全国城市GDP前100名。2015年江苏人均GDP高达87995元,位于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江苏再次勇立潮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281.5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新兴产业表现亮眼,全省列统的11种新产品中,有9种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增速超过50%。
收获始终与付出成正比,这份靓丽的成绩单背后是不断的创新突破。过去五年,江苏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主引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动力接续转换,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2015年江苏工业技改投资达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5.6%。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又增长21.6%。各级政府积极实施奖补政策,加大投资力度,鼓励企业改进技术、升级装备和融入互联网,力争在3-5年内实现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核心装备的完全数控化,建成一批智能车间和智能示范工厂。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江苏要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聚焦最有条件、最具优势的领域,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好风凭借力,以智能提制造
放眼全国,江苏一直是制造界的佼佼者,但立足全球,却始终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如何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跟随者”向“并行者”和“领跑者”转变?关键还在于提升制造能力。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发《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为江苏制造业转型打开了一个巨大的“风口”。新形势下,江苏顺势而为,制定《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明确15个重点发展领域和主攻方向,聚焦先进制造、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
今年9月,工信部批准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把镇江、南京、常州、无锡和苏州等苏南五市集体纳入其中,为江苏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新路径创造出重要机遇。
在这股东风下,江苏正在构建一套产业转型的新思路,即:以资金、政策、人才为依托,多措并举,全面创新,深入推进传统制造向“智造”迈进。
首先是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2015年7月,江苏经信委、财政厅和华泰证券正式签约,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省工业和信息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智能制造领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很重要的方向就是减少并退出财政资金对竞争性领域的无偿支持。”江苏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就是要改变以往“一次投入、一次使用”的财政补贴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以市场化途径支持产业发展。
其次是加快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设备进口免税、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免税、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从而有效降低智能车间的建设成本。据省经信委的数据显示,江苏已建成289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三是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每季度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优质项目,围绕智能制造领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融资洽谈活动,拓展公司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积极推介融资项目,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支持。同时,依托技术改造协会、企业信息化协会、软件协会等社会组织,促进智能制造领域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协调。
第四是加大人才培训力度,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开展智能制造专题培训,组织企业赴境外研修和考察项目,学习德国数字化工厂经验,提高企业对德国工业4.0和智能制造本质内涵的认识。今年9月,首届全国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大赛在江苏成功举办,该活动旨在打造智能制造企业经验交流与分享的服务平台,为众多渴求创新、着力转型的企业提供示范,进而提升江苏智能制造的总体实力。
“只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才有可能用智能制造改造传统产业。很明显,江苏具备这样的实力。”多位业内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