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观点评论

【全国两会地方谈】压缩“三公”经费意重旨远

QQ图片20170309160537

【连网】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此举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来说,其意重大,其旨深远,释放出重要的积极信号。

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实现这一目标,仍将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交汇的严峻挑战。基于这一认识,克服改革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必须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高度自觉,工作上大胆创新,在“两聚一高”方面有大作为、大突破、大成就,过紧日子也是达到目的路径之一。打铁先要自身硬。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各级政府部门可以“对标”,其身正不令则行。“三公”消费多为人们诟病,是因为个别部门以往奢侈浪费现象严重所致。去年,我省在压缩“三公”经费上做了不少工作,出台史上最为严厉的禁酒令,效果明显,严肃处理违反“八项规定”的人和事,受到好评。今年完成再缩减5%的刚性指标,仍需不懈努力。

把钱用在刀刃上。大力压缩“三公”经费,省下钱来干什么?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之道。这一目的体现了政府为企不轻企、安民不扰民的原则。应该看到,去年在降低税收、为企业“放水养鱼”、惠及民生的同时,出现了税减费增的苗头。此消彼长并不是好现象,不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降下来,企业和百姓才能真正得到实惠,节省下来的“三公”经费正是用在这些方面。这体现了各级政府的一种责任担当,在国内外形势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存在的情况下,与企业和百姓风雨同舟,共克时艰,不做高高在上的甩手掌柜,敢说向我看齐。而不是中央发了文,地方没下文,说话像鞭炮,做事像水泡。

起到正向能量和示范效应。去奢入俭,大道回归。压缩“三公”经费,是兴企惠民举措,也是导向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有力举措。同时,还引起人们钱该如何花的深层次思考。比如,社会资金用在实体经济上,还是用在房地产开发上?企业资金用在新产品研发上,还是用在建高尔夫球场上?爱心捐助用在建小学校上,还是用在建庙宇上?个人资金用在健康生活方式上,还是用在摆谱斗富上?诸如此类的问题孰轻孰重、孰先孰后?与压缩“三公”经费相比较,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政府部门去奢入俭的做法,不仅能推动自身作风的转变,也能带动党风政风行风的整体转变,进而推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由上而下、由下而上良性循环,就能齐心协力,实现上下同欲者胜的目标理想。 (王震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