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翻开党的十九大报告,教育、医疗、收入、住房、环境……这些事关民生的关键词,再度成为各行各业、各个群体关心讨论的“热词”。这些词,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为什么人的问题”,每一项都连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每一项都代表着人民群众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成为中华儿女每个人的中国梦。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我们只有让每个人都梦想成真,才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在脱贫攻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健康医疗等方面,一大批惠民政策举措落地实施,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生活得更加舒心、安心、放心,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民生领域还存在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等短板,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毅力,俯倒身子,精准对焦,在真抓实干中造福百姓、圆梦中国。
必须以“压茬”的精神乘势而为。“智者顺时而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面改善民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麻痹松懈、慢条斯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承前启后、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入群众知民情、顺民意、解民忧,找准民生需求的新变化,找出制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因素,制定好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作为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入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压茬”推进,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切实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落在实处。
必须以创新的举措担当有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广泛而多元,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对我们如何带领人民群众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新变化,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野研究新情况、制定新方案、建立新机制,进一步优化教育、健康、科技、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在发展中祛除一切的沉疴陋习、顽瘴痼疾,补齐一切民生短板,让人民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群众人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们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加持续也更加满足。
必须以奋斗的姿态主动作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用每个人的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进的道路上既开满鲜花,也荆棘丛生。“惟可进尺、不可退寸”。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坚定信念、充满信心,把个人奋斗与为民造福,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结合起来,始终以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韧意志,下“绣花”功夫的精准品质,在时代提供的舞台上施展本领、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也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撸起袖子加油干,只争朝夕不停步,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朝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王维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