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十九大报告涉及“人民”、“民生”等关键词句,无不给人以信心与向上的正能量,令人们备感振奋。
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最大限度地帮助困难群众,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我党执政为民的一贯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用一组数据印证了十八大以来民生发展的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随着一项项民生工程的推进,一步步改革的深入,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在不断增加。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十九大报告精神的落地生根,一件件民生新政将落地生根,一项项民生工程将开展的如火如荼,一起起惠民实事将温暖人心,百姓的获得感,幸福度将不断提升。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党的十九大报告高瞻远瞩、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既描绘了蓝图,又指明了方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和行动指南。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项好的政策、好的决策,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上、落实不了,甚至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就不能充分发挥政策和决策应有的效用,人民群众也享受不到政策和决策所带来的实惠。如何把国家的“规划图”变成我们的“施工图”,其核心就是要抓落实。 抓落实,不是落实在会议中,落实在文件里,落实在口头上就完事了,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在每一项工作中,落实在每一道关口上。否则,没有质量,谈何落实?再好的设想、再好的政策、再好的决策,也会在实践中走样。
绘美民生“施工图”,就是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十九大报告提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一个地区的贫困除了自然条件、社会因素制约外,还和当地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有关。一个地区要找准致贫原因,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产业脱贫、学技脱贫、兜底脱贫,要多措并举,脱贫更不能停留在指标上,满足于“摘帽子”,更要防止“假脱贫”和“数字脱贫”,只有这样,脱贫路上才能实现一个不少。
绘美民生“施工图”, 就是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十九大报告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近几年,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的速度超过了GDP增长速度,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持续扩大。“扩中”是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的关键,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切实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夯实“扩中”的经济基础;要以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职业岗位结构调整优化为重要依托,以人力资源素质结构的改善提升为重要途径,以相关收入财产分配制度完善为直接手段,多管齐下,带动越来越多的低收入群体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绘美民生“施工图”,就是要着力解决空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包括“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要通过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严惩重罚”等措施,让老百姓深切感受到打赢环境治理攻坚战的决心和希望。
绘美民生“施工图”,就是要健全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的关爱服务体系。农村“三留守”群体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这些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加快,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明显增多,他们致富、创业、甚至自我保护的能力比较弱。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投入,全面构建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重点关爱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等特殊群体,确保他们基本生活得到照料、公共服务得到保障,实现“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吴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