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网锐评

【网络中国节·元宵】元宵佳节最是“闹”

【连网】 春节刚过,正月十五就到了。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与春节强调“阖家团聚”不同,更注重“普天同庆”,其热闹程度堪称中华民族的“狂欢节”。

在万物复苏的春天,走出室外赏花灯、猜灯谜、逛庙会,历久不衰,别有一番情趣,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2000多年来,“闹”是元宵节亘古不变的主题。

“闹”得亲情增添。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很多与吃有关,如吃饺子、月饼、粽子都有多重特别的含义。欢欢喜喜闹元宵,我们在元宵节吃汤圆亦如此,被赋予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含义。国人历来重情重义,感情丰富,特别在节日时更加敏感。“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就是古人在春节与元宵节时段留下的名诗。“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表达了两岸亲人相思相亲的真挚情感。汤圆、圆月、团圆三个直观、抽象的意象,承载了对亲人亲友的思念,萌发于心,出之于口,行之于文,流传下来,影响后人,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在特定背景、环境下,自然而然思念亲人。就这个角度而言,既有个性化、私密性特点,又有大众化、共同性特点。

“闹”得知识长进。知识与文化有着难分难解的关系。元宵节文化历史悠久,赏花灯、猜谜语、踩高跷、逛庙会,与文艺体育等密切相关,既有一般人参与的项目,又有文化人参与的项目。比如猜灯谜、写诗填词、撰联等,需要较高的文化知识。自古以来留下了极为丰富的诗词楹联和灯谜,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使元宵节活动不断出新。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元宵诗会,连云港就连续24年举办元宵诗会,并且吸引在校大学生参与,推动了诗词进校园工作,传承了中华诗词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了元宵节的文化品位。同样,其他的活动也增加了人们的文体、民俗等文化知识积累,更深层次的感受元宵佳节的美好,提高文化自信,也提高文化自觉和自强。

“闹”得身心放松。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实现新愿景,是今天最合时宜的话题。新春之后闹元宵,其宗旨还是告别“年”的吸引,迅速进入角色,一身轻松、心无旁骛地投身创新发展工作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曾使古人流连忘返,赞不绝口。今天的火树银花不夜天更胜一筹,新科技既达到了以往燃放焰火的效果,又避免环境污染,还节约社会资源。古代的元宵节是变相的“情人节”,这一功能早已不再,青年的交往圈子由地方到国内外,方式由面谈到微信视频,可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赏花灯、逛庙会的娱乐身心功能魅力不减,与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相媲美的元宵晚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元宵节演出都更加吸引人、感染人,令人充满对未来无限向往和憧憬。

元宵佳节最是闹。一个“闹”字,古今相连;一个“闹”字,妙趣横生;一个“闹”字,文武兼备;一个“闹”字,心花怒放;一个“闹”字,春色无边;一个“闹”字,无远弗届!      (王震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