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宋继祥)据新华社报道,浙江首个节地生态安葬纪念园已经揭碑动土,到今年年底,那些希望在身后选择生态葬的市民,可在该园石碑上刻下姓名,供后人缅怀。今年清明期间,浙江各地实行生态安葬的逝者达到300余位。
生态葬是指人的遗体火化后,通过“海葬”“树葬”“草坪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具有环保、节能和成本低等特点,生态葬是属于一种节约环保的葬礼。
近几年来,墓地价格上涨,媒体曝出“有的墓地可买一室一厅商品房”。对此,许多网友发出了“死无葬身之地”的感叹。这虽是调侃,但墓地价格每年上涨是不争的事实,上涨原因不外乎土地资源有限、成本不断升高、人为炒作等,所以殡葬部门为百姓提供多种骨灰存放方式,倡导人们采取生态葬这种文明、环保、低碳的方式处理骨灰,墓地不再是骨灰处置的主要方式,这也是社会需求的体现。
民政部几年前就提出,要鼓励生态安葬,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展骨灰生态安葬活动,争取对不保留骨灰的实行免费生态安葬,并对其家属实施奖励。
“魂归生态、落叶归根。”作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杭州市的6家公墓在今年清明前夕,开辟了别致典雅的景观节地生态示范区。示范区把骨灰安葬与景观雕塑、景观树、景观墙、竹林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有关专家认为,生死观的改变促进了殡葬观的转变,相比于“厚葬示孝”,生态安葬更加科学、环保。由此可知,生态葬是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态意识增强的必然结果,我们要理性的分析和检査生态葬对环境、经济、社会等现实状况的影响,使其在殡葬改革的进程中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可以说,生态葬也是丧葬改革的必然趋势,就像当初由土葬改火化一样,人们会接受的,只是希望接受得更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