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去年第二季度以来,审计机关重点审计了全国21个省312个国家贫困县。在某贫困县,审计人员发现,几百万的扶贫资金却投向了房地产、煤业、工贸等非农企业。同时,在审计的300多个贫困县中,37个县发现类似问题,金额超过10个亿。
贫困县违规挪用扶贫资金获取分红的做法,看似是扶贫资金使用监管不到位,实质上是领导干部在产业扶贫上存在图省事、“走捷径”的思想,暴露出这些地区产业扶贫有资金、无项目,有政策、难落实,或者有项目、难推进的尴尬现状,折射出领导干部在产业扶贫工作中思路不宽、招数不多、作风不实、缺乏担当等问题。这种“抄近道”“走捷径”,利用百姓的“钱袋子”变相投资与扶贫无关企业的违规行为,获利最大的是企业,受损失最大的是贫困群众,严重违背了产业扶贫的初衷,影响了整个扶贫工作质量,理应及时刹车、及时纠正整改。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1%,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如此辉煌的成就,靠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靠的是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靠的是贫困地区广大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靠的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和共同努力。实践充分证明,在脱贫攻坚奔小康这条路上,每一分成绩都是披荆折棘、荜路蓝缕、一步一个脚印实打实干出来的,绝没有半分的“捷径”可走,没有半点的弄虚作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目前全国还有约120个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深度贫困县,2.98万个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深度贫困村。越是到了决胜阶段、圆梦时刻,问题就越复杂,任务就越艰巨,此时越需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越需要强化担当、迎难而上,越需要沉稳推进、不骄不躁,越需要抓早抓小、抓细抓实,下足精准帮扶的“绣花”功夫。在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只有作风硬、能力强,真心愿干、甘心苦干、用心实干、匠心巧干,下得了真功夫,才能扶真贫、真扶贫。反之,那些信念不坚定、信心不足,遇到困难绕道走、心存侥幸图省事、一门心思“走捷径”的行为,不仅无法取得脱贫攻坚的真成绩,还会浪费扶贫公共资源,耽误群众脱贫致富,拖脱贫攻坚的后腿。
幸福不会从天降,拼搏奋斗奔小康。全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唯有克服“走捷径”的惰性、“图省事”的侥幸,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才能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不断搬掉脱贫攻坚征程中的“拦路虎”“绊脚石”,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王维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