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让“守信激励”成为城市亮丽新名片

当前,经济社会领域存在许多失信行为。据报道,国家信息中心搜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各大平台与社会风气相关的信息2700多万条,综合分析群众诉求,梳理出社会风气十大烦心事,其中群众烦心度最高的是“诚信缺失、诈骗满天飞”。不断发生的失信现象,不仅扰乱了正常经济秩序,也降低了经济社会活动的效率,提高了社会交易成本。

诚,天之道也;信,国之宝也。我国从2014年开始,“信用体系建设”已连续五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相继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党的十九大报告也从多个方面强调了诚信、公信力和信用建设的重要性。“诚信中国”,不断在战略层面和制度建构上得到强化和完善。

近年来,失信联合惩戒的范围和成效不断扩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全面实施,黑名单制度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目前,全国法院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逾1000万人次,约250万失信者已主动履行了法律义务。各领域、各地区、各行业对失信个人、企业联合惩戒的举措越来越多,比如,国家发改委联合铁路民航部门限制严重失信人乘坐飞机火车,文化和旅游部要求逐步完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诚信标准,哈尔滨禁止失信开发建设单位招投标,南京规定骗提公积金者5年内禁止贷款。这些,对遏制失信现象高发频发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诚信已成为市场主体的“第二张身份证”。失信惩戒不是信用建设的最终目的,“知信、用信、守信”才是诚信建设的目标。因此,要在加强违法失信联合惩戒,让“失信者处处受限”的同时,大力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让更多“守信者一路畅通”。目前,部分城市已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个人信用分和市民诚信卡,守信激励正成为城市新的亮丽名片。比如,福州、杭州、苏州分别推出了“茉莉分”、“惠信分”、“桂花分”,南京推出了市民诚信卡。守信程度越高,信用分值越高,根据不同的分值,市民可在购物、就医、乘坐公交地铁,以及租房、贷款、图书借阅、参观文博场馆等方面享受公益奖励和社会福利,享有不同的实惠和便利。

守信激励,信用平台建设是基础,生活场景应用是关键。以“首批国家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城市”苏州的“桂花分”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为例。“桂花分”汇集金融、公安、社保、民政等20多个部门的基础数据和信用数据,从基础信息、稳定信息、品德信息、资产信息、其他信息形成个人评分体系5个维度,根据户籍、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社保缴纳情况等22大类243个评分指标项,形成个人信用“画像”。获得表彰、无偿献血、捐款、参加志愿者服务等,都可攒到“桂花分”。再如南京,在拥有社会保险、就医等几十种功能的市民卡中,加注和应用个人信用信息,推出“市民诚信卡”。通过该卡对“诚实守信好市民”给予相关政策优惠,从交通出行、图书借阅、金融贷款等方面,让“无形”信用给守信者带来“有形”便利。

今年6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重点民生领域信用建设,增进群众福祉。这就要求围绕重点民生领域,政府推动,企业和社会共建,完善守信激励机制,拓展使用信用信息、信用积分和信用评价结果,创新更多贴近民生的守信激励产品与服务。达此,需有选择的进行作为,加快突破。一者,城市先行先试。城市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公共服务体系较为齐全,应用场景众多,相较农村,推行守信激励的基础和条件较好,便于实践总结和经验推广。二者,开发更多产品。聚焦民生领域和创新创业领域,让守信者更容易地获得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便利和实惠。让守信的市场主体更便利获得中小微企业融资、创新创业的租赁办公设备和办公空间、行政审批服务,让守信者获得出行、医疗乃至教育的便利等,都是守信激励的重要方面。通过信用应用场景的落地,使市场主体更加关注信用、应用信用、维护信用,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茅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