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王怀诗
近年来,移动支付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影响着商家的结算方式。有些商家甚至公然拒绝现金支付,这让部分消费者叫苦不迭。据连网报道,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频频接到投诉,称在消费时遭遇商家拒收现金的情况。为了维护人民币流通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该行日前启动了对拒收现金行为的综合整治,现金支付群体再不用被商家“歧视”,笔者不禁要为这样的整治行动点赞。
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方式既方便又快捷,已经成了当前的趋势与潮流,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对商家来说,可以避免找零的麻烦,从而提高交易效率;对消费者来说,则不用再带着鼓鼓囊囊的钱包出门,担心钱包丢失的问题了。于是,“无现金社会”的概念也随之进入公众的视野。但是,有些商家却公然宣称拒收现金,只接受移动支付,事实上是对“无现金社会”的一种误读。
依据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拒收现金显然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和顺畅流通。今年7月13日,央行又发布公告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一系列条款、规定也再次说明,推广移动支付不等于排斥现金支付,“无现金社会”本质上只是允许消费者采用移动支付,并不是排斥现金。
所以说,无论是从合法性还是合理性角度来看,拒收现金都是不允许也不应该出现的。更何况,移动支付实际上是有“门槛”的。消费者在现实中总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造成可能无法实现移动支付。比如说,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群体,他们或许根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又比如说,智能手机临时没电了,无法完成移动支付。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家还拒收现金,那么消费者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呢?
针对这种情况,此次中国人民银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对拒收现金行为开展综合整治,可谓是“一箭双雕”,既可以更好地维护人民币的法定地位,又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今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若再遇到拒收现金的情况,要果断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城市政务热线等渠道进行投诉、举报,相关部门也应坚决予以查处,共同来维护人民币良好的流通支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