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徐黎一
近日,本报刊登了《灌云筹建国内首家豆丹文化展厅》的消息,表示要将灌云特有的豆丹饮食文化,在全域旅游的时代,转化为体验文化、休闲文化,契合当下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多面需求。笔者不禁要为灌云的做法点赞。
为其点赞,首先源于文化展厅的建设初衷戳中了当下港城文化旅游亟须破解的一大难题。虽有文化,有相关资源,却很难与游客、市民拉近距离,让游客能切身感受到有文化的一种尴尬。
前不久,笔者和朋友几家人去了本地的一个景区,孩子听完了讲解员对于景点的介绍后,突然冒了一句:“妈妈,这个地方我们来过好几次了,可是,这次我有新的发现。阿姨讲的这些,我们以前都没有发现啊。下次我还要再来。”事实上,孩子的感觉很灵敏,用听觉和视觉接受到的信息,和走马观花的经历当然相去甚远。同样的人、同样的景区,出现这样的前后差别,当然是有很多原因的,内部在于家长带孩子去一些历史文化景区时,所做的功课不够充分,也没有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个性将他们的需求和景区的文化相衔接。另外,还在于景区文化旅游产品的挖掘不够充分,出现在游客面前的时候,虽然将资源一一展现出来,但呈现出的产品、展现的方式不够大众化、现代化,无法满足游客的现实需要。
笔者认为,此次灌云筹备建设豆丹文化展厅。一方面,满足了灌云发展旅游业的现实需要。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打造,灌云旅游的成绩有目共睹,无论是伊甸园还是潮河湾都获得了较好的口碑。有了这样好的开始,接下来,当然还需要一系列与旅游相关的产品对旅游的吃、住、行、游、购等要素进行完善。另一方面,用豆丹作为切入点,也是个智慧之举。众所周知,豆丹作为满足游客餐饮需要的元素,灌云已为其举办了多年的豆丹节,并且借着“连云港之夏”旅游节的东风,在本地以及周边地区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但豆丹又不仅仅是旅游中的美食元素,它还是地方特有的资源,站在游客的角度来说,它具有个性、特色以及一定的神秘性。
因此,可以说,灌云此次筹备建设的展厅将满足游客对豆丹作为旅游文化产品的需要。这就要考验灌云相关部门能否准确将资源转化为产品,能否充分了解到游客的需求,能否运用现代的声光电技术或美术的、音乐的乃至其他数字技术手段,用故事对豆丹文化进行包装,以此为游客炖上一锅美味的豆丹“文化大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