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江苏两会大家谈】让人民群众畅享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红利”

年年“两会”有新意,今年两会更“出彩”,备受全省人民瞩目的新一年江苏“两会”胜利召开,今年的“两会”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召开,无疑是新时代的一次盛会,承载着全省人民的无限光荣与梦想。其中: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提交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里,14次出现了“民生”字眼。刚刚过去的一年,江苏发展又走过了很不平凡的一年。取得了可观可感的工作实绩,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开局。其中:在教育改革、苏北农村住房改造、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持续发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地高质量发展“民生红利”。

“民生红利”是什么?是科技工作者,有机会得到更多薪酬,获得更灵活奖励;是企业家,经营资本充实,投资、经营“顺风顺水”;是农民增收得实惠,补贴有“红包”,是退役军人,得到更好的保障和服务;是消费者,购买食品价格不再高,上网、海淘、旅游花钱将更少。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阶层对“民生红利”的诉求都不尽相同,但都期盼在高质量发展中享受到各自丰硕的“民生红利”。党的十八大以来,锦绣江苏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一大批惠民政策举措紧锣密鼓、落地生根,突破了一些过去想突破而未突破的关口,办成了一些过去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可以说:人民群众收获的“民生红利”,随着高质量发展而年年“水涨船高”,民生账本记载的民生红利年年翻番。

“民生红利”又是一个动态指标。有一个渐进和累积的过程,它犹如一个诱人的“蛋糕”,人们希望它越来越多,越来越大。钱包鼓了,分配能否更公平些?,吃饱穿暖了,文化生活能不能更丰富些,有住所了,环境能否美丽些?,有学上了,教育资源布局能否更均衡些?……这些“更”字所包含的,就是人民期待的“民生红利”,“民生红利”累积过程的快慢,体现着人民群众的幸福度和感受度的高低。它包含着百姓对政府工作的褒贬,更是百姓对高质量发展的新期待。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细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今年九个方面的工作和十项民生实事,突出了稳中求进、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重点,其中: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0所、义务教育学校350,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550元,困难人员大病保险起付标准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10个百分点。可以说:十项民生实事里就涵养着诸多群众期盼的“民生红利”。新岁月展现新气象,新起点谋划新篇章。放眼当下,高质量发展是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一劳永逸的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争当排头兵、勇做先行者,释放更多的“民生红利”,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两会声音”,让人们听到了锦绣江苏高质量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看到了“为全国发展探路”的江苏勇气和担当。感觉到了江苏一定能够在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上收获到别样的光景。因为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有为的江苏务实新举措,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业绩新辉煌夯实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增长,改革发展成果必将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江苏必能以高质量发展走在最前列的过硬实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吴建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