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庄婷婷
日前,去书店,笔者发现几乎都是家长带着孩子在买书。而买的书主要以一摞摞的学习辅导书为主,什么提分秘籍、高分宝典之类的占了大头,还有噱头十足的国学大全等。更有甚者,连幼小衔接系列书都受到追捧,从写字、数学到拼音,种类齐全,有的还配有练习题。而那些故事、散文、小说类的书,统统靠边站。
这其实就是当下孩子们读书的一个现状:充斥着“功利性”。
由于买书权在父母手中,很多父母无形中就把自己的观念添加进去。凡是能帮助孩子提高分数的,如五花八门的各种课外辅导书、练习卷要买,要多看多做。辅导书成为书店的主要盈利点,怪不得现在的书店都将学生的辅导书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记得小时候,笔者读书可以称之为杂。从《悲惨世界》到《德伯家的苔丝》,从四大名著到《拍案惊奇》系列,从《唐诗三百首》到《宋词鉴赏辞典》,从金庸、古龙、梁羽生到琼瑶、席绢,更不要说《童话大王》《故事会》之类每月必买的闲书。
如今,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用来自由读书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了。除了有限的课堂学习,学生们接触课本之外知识的机会在变少,更多的时间被课外补习所占有。相信,几乎没有孩子心甘情愿地泡在题海中,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哪个孩子不是在题海中沉浮?既窄且专的知识技能训练,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使他们根本无法品尝读书之乐。
读书的最大作用是塑造孩子的世界观和增长见识,帮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更加完整的人。真正的读书,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兴趣,让孩子通过阅读经典图书,使其阅读能力不断地升华,进入新的层次。
因此,孩子怎么读书,家长起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关键是父母有正确的读书观,在家庭里营造一个好的读书氛围。要让孩子真正读书,享受到读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