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近日,一则“保洁员喝打扫后的便池水”的短视频引起广泛关注。视频中,山东一公司的保洁员罗某从便池中舀起一杯水,当着众人面一饮而尽,随后说道:“喝水不是目的,是希望公司的各个岗位把工作做到极致。”然而此举却是在标榜自己的路途中走向了反常,在追求极致的道路上走向了极端,喝了便池水,反倒让企业文化变了味,这样的“极致”,大可不必。
追求极致,不仅需要有发挥能量和创造价值的努力,也需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以及对力度恰如其分的衡量,显然,保洁员空有一腔热血,却走错了方向、走过了头。该公司表示,罗某是公司的“标杆员工”,她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表明打扫过的便池水达到了直饮标准。对于直饮水,国家有明确的卫生规范,包含感官性状、化学、微生物等众多指标,公司在便池水上做文章,首先要确保清洁用具的卫生标准,其次需要考虑陶瓷洁具表面坑洞、空隙、褶皱等处藏纳着难以计数的细菌,当然更难的是处理好便池下弯弯绕绕的管道……“达到标准”的言语、喝便池水的行为,背后不是公司的不计成本,而是保洁员鲁莽的勇气。
厕所是用来方便的,保持正常卫生即可,在便池中“取一瓢饮”既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表面上是“把事情做到极致”,实质上暗含着一种畸形的企业文化。当保洁员喝下便池水后,在厕所内观看“表演”的一群人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没有人制止,也没有人反驳,面对如此反常理的行为,阵阵掌声更像是一种对员工个人尊严的侮辱、对企业畸形文化的默认。“喝马桶水”的故事起源于日本,这种行为与其说是员工的认真,倒不如说是公司对员工的“忠诚度测试”,现如今竟然在国内上演,毫无疑问地说明了一个问题———“企业坏,员工蠢”。
“标杆员工”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追求的重要体现,做好标杆员工,首先要有审慎思考的能力,弘扬企业文化,首先要尊重员工的个人尊严。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切莫再被冲昏了头脑,可别再喝便池水这杯“毒鸡汤”了。(李慧 潘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