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软”文明还须设施“硬”

【连网】前不久,在一路口,执勤交警拦下几位闯红灯的骑车人,因违反交通法规欲对其进行处罚;而骑车人则向交警辩说因路口红绿灯被绿化树木遮挡才闯了红灯,不应被处罚。在这起街头“论争”中,交警依法执法并无瑕疵,无可厚非,而骑车人因红绿灯被绿化遮挡看不清也属实。双方说法都没毛病,而有问题的是绿化管养不到位遮挡了信号灯,抑或是红绿灯当初设立的位置不对,与绿化树木发生“重合”。由此可见,一个城市交通文明的建设不仅需要每个交通参与者——人的守法文明参与,更需要红绿灯、标识标线、绿化等道路配套设施本身的“过硬”和到位。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城市文明,本身包涵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自身文明程度两方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一俗语的意涵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了,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在古代,人的文明礼仪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来保障。同理,在当今,一个城市的文明,除了城市里的人的“软文明”,也需要城市的“设施硬”,通过软文明和硬设施“两条腿”来驱动城市更加文明。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深刻阐释: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像红绿灯被绿化树木遮挡影响人们文明交通、文明生活的现象在许多城市并不鲜见。如有的城市里一些十字路口直行、左转信号灯不分,迫使骑车人与直行机动车争道,“斜穿”路口既不安全又影响骑车人文明通行;有的城市道路公厕布局不合理,致使遇“内急”的人一时一厕难觅,结果造成不少人在绿化带随意便溺;再有一些景区垃圾桶设置不人性化,致使游客不得不一路带着垃圾步行数公里,才能找到垃圾的安身处,十分不便,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景区内乱扔垃圾的不文明现象频发。诚如像这种因为城市设施本身的欠缺、缺乏人性化,进而影响人们行为文明的现象并非个例。

三年一评的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城市类评比中综合性最强、含金量最高的荣誉,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前段时间,中央文明办公布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名单,一些城市得以“新晋”这一荣誉称号,而有一些城市被“摘除”了这一金字招牌。全国文明城市之所以实施动态淘汰管理评选,就是为了促进全国各地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文明建设无止境,持之以恒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打造美丽整洁的生活环境、规范有序的社会秩序、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让广大城市居民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而红绿灯、公共厕所、垃圾桶等一个个小细节无不一一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和温度。“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城市建设和文明创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要求我们“像绣花一样”不断提升新时代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通过精细化治理,打造人性化城市,提升城市软实力,让人们更加舒心地享受宜居生活。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满意是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所向。因此,在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中,惟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所需,持之以恒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精益求精改善城市硬件设施,不断在“软文明”“硬设施”上下功夫,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城市环境,让城市更人性化、更美好,让市民更幸福!(周锦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