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立国之基,民生之本。切实保护好祖国耕地面积的责任与自觉,任何时候都松懈不得。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中国碗要装中国粮,任重道远。
我国用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2010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如今,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水平,粮食的有效供给逐步增加,助推了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人现如今已开始由“吃得饱”逐步向“吃得好”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搞好乡村振兴,耕地面积的保护,土地质量的提高,仍然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层层把关,目标明确,责任靠身,把非法占用的耕地收回来,把错用的耕地改回来,把高标农田建起来,巩固好。
同时,还要采取得力措施,有效提高土地质量。在现有的耕地中,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本底质量低、土层浅薄、耕地退化、粮田污染、后劲不足等问题。有媒体报道,中国耕地地力偏低,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其中,优等地的面积还不到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中低产田面积则达70%。所以,在守护好耕地总面积的同时,还必须加强维持耕地健康,建立和完善耕地健康保护的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把保护耕地健康的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大科学种田力度,用科学技术手段,按自然规律提升耕地质量,在用水、用肥、用种、用药、用塑等环节上,充分考虑耕地的质量提升。要趁春耕春种之时,从自然规律着眼,从环保角度考虑,从生态平衡思量,大力推行多施农家肥,切实搞好秸秆还田,有计划推广套种、轮作、休田,定期搞好土壤质量测试,经常对土壤进行“体检”。要善待每一块耕田,强壮耕地肌体,防止掠夺性耕作。要转变农业结构和利用方式,扭转对耕地“只用不养”“只收不保”的观念,因地制宜,循环利用,把土地面积、高效农业、粮油质量、能源节约、耕地质量等要素综合考虑,精准施策,更好提高土地产出率,落实藏粮于地,推动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 李宜庆)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