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读懂“人民”在党史中的分量

【连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百年党史,记录着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00年前,天降大任于中国共产党,就让她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真切而深刻地领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依水行舟,忠诚为民”,以惊天动地、感天动地的奋斗,创造了翻天覆地、改天换地的伟业。以史为鉴,守正创新,就是要充分读懂“人民”在党史中的厚重分量,凝聚起蕴藏在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为创造出更加光辉而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

民心所向,情同骨肉。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朝代的兴亡与变迁,无不折射出民心的向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用行动践行着这个初心和使命。红军长征时间,3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的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1936年3月下旬,红28军进入神木、府谷,当地百姓听说刘志丹来了,都专门跑来看望。“当地群众不称呼志丹同志为军长,都亲昵的叫他‘老刘’。有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十分激动地,从人群中挤到志丹同志面前,拉着志丹同志,从头上摸到脚下,又从脚下摸到头上”。“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冒着风雪走访群众,老大爷问:“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焦裕禄同志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亲如一家,情同骨肉,生动的实践比任何理论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感染力。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当心中始终装着人民,拜人民为师,以甘当小学生的态度,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坚不摧的智慧和力量。

民心所背,一败涂地。“最后的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解放战争期间,这首民谣流传甚广,更有翔实史料这样描述:冀鲁豫第五专区男女老幼齐上阵,9天碾米500万公斤;鲁中南区广大妇女不辞辛劳,日夜赶制出100万双军鞋;豫西被服三厂职工加班加点,7天缝制出棉军衣1万套;山东省泗水县模范运输团千余民工冒着敌机袭扰,克服重重困难,曾创下3天运粮5.6万公斤的纪录……金一南在《苦难辉煌》中写道:国民党将领杜聿明讲,他们30万大军从徐州一出来,走到哪个村子,老百姓全部跑光,粮食全埋起来,水井都被封了,如何不失败?淮海一役,我军以60万兵力打赢了国民党军80万人。以少胜多的丰功伟绩,是正面战场上官兵浴血奋战书写的,也是人民群众倾其所有“拥军”“支前”书写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规律使然也。难怪陈毅元帅曾深情评论:“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民心向背,如潮起潮落,不可阻挡。在失去民心之时,即便是坚甲利刃,也难以改变丢盔弃甲、一败涂地的命运。

凝聚民心,水到渠成。前不久,《习近平为何亲自给一位村支书撑伞?》一文令我深思。2005年10月5日凌晨,浙江温州后九夅村党支部书记郑九万突然晕倒在家中,几经辗转被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导致颅内出血,手术费用至少6万元。尽管后九夅村人均年收入才2000多元,6万元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但村民们说:“九万是为大家累倒的,我们一定要救他!”“我们就是讨饭,也要把九万这条命救回来!”全村人掏空家底给老郑凑钱,一夜之间就凑了近7万元!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看到相关报道后,立即作出重要批示:“ 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郑九万同志的先进事迹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民心如水,从涓滴汇聚成溪流,奔腾不息,经江入海,战胜一切前进中的障碍和阻力,一片汪洋都不见。当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当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们看到了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论阐述和实践表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以其不变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的历史铁律,奋力托举起巍巍的“中国号”巨轮,直挂云帆济沧海。(方文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