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天高气爽,粮米归仓。伴随着旖旎秋光、飒飒秋风,重阳节如期而至。自2013年起,重阳节被定为我国“老年节”。中国向来有敬老传统,历朝政府也将长寿老人视为“祥瑞”,给予各种表彰,提高其福利待遇。在北宋,80岁以上的老人,能获得“加劳酒食”“绢二匹”等奖励。康熙、乾隆先后四次召集“千叟宴”。嘉庆元年的千叟宴上规定,年龄超过65岁的与会者都能获得赏赐,超过80岁者赏赐更为丰厚。
尊老敬老既是传统,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也在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法规,保障民众“老有所养”。“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法规,“陪伴”解决了老年人最大的寂寞问题;福利待遇更加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4连涨”,异地就医、慢病管理不断优化;截至2020年底,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2.9万个、床位821万张,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数量逐年增长。
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家庭,发生在神州大地上的一幕幕暖心之举,传递的是人们的孝爱之道,秉承的是几千年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展现的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中国共产党永恒不变的为民情怀。重阳已经从一个节日、一个节点,上升成一种纪念、一种文化,滋润人们的道德土壤,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截止至2020年底,80岁及以上人口有358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4%,比2010年提高了0.98个百分点,快速到来的“深度老龄化”是人们不得不直面的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学习老同志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所有的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养老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和民生工作中的难点。让老人安度晚年,使老年生活无后顾之忧,除家庭之外,政府和社会也需要共同努力。政府层面,应该不断推进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使老人能够衣食无忧、有病可医。社会层面,社区、慈善组织、公益团体、志愿者群体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全积极营造关爱老人的良好氛围。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于国,重阳是“家国两相依”的一种浓缩;于己,重阳是感恩机遇的一次总结;于家,重阳是尊老敬老的一个契机。让我们传承发扬好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大力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新风尚,不断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让天下老人都能过上一个幸福祥和的晚年。(吴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