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报消息,我市首个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街区日前落户海州孔巷文化商业街区。为扩大传统医药类非遗的社会影响力,我市在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入驻、营销推广等方面给予扶持与协助,并定期开展传统医药类非遗义诊活动,让中医药服务更好地惠及港城市民。
传承与传播是非遗保护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传统医药非遗同样需要多渠道、多方面、多层面的传播。此次首个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街区落成,是推动传统医药非遗积极“走出去”的举措,是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方式的一种创新,值得点赞。
老树欲发新枝,缺乏创新性发展则难以为之。当前,我市传统医药非遗在保护制度构建、保护名录编制、人才队伍培养、走出去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仍有提升的空间。例如,目前传统医药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数量相对较少,如何进一步完善保护制度体系,加大对弱势项目的支持力度是保护工作的关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掌握保护传承现状,开展后续跟踪工作;建立相关古籍与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推进活态传承;加强传承人培养,提高代表性传承人的社会地位,支持符合条件的代表性传承人依法取得医师资格等。
传统医药非遗在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等方面有很大的潜在价值,对相关价值予以挖掘和激发,能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可以探索将这些非遗项目融入现代生活的路径,使其转化为民众能够用得上、用得好,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健康产品。寻求传统医药非遗与市场经济的新结合点,用现代产业理念和市场经济法则进行转化开发,形成一批高质量品牌。
当然,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妨尝试更大程度地跨界融合。从外地的一些成功经验来看,“+旅游”“+互联网”“+养老”“+康养”等备受瞩目,传统医药非遗特色小镇、特色园区、文创街区、旅游度假区等综合体前景广阔。希望我市通过相关类型的尝试,可以实现传统医药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培育新业态,重塑新格局。(□ 秋实)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