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2022年钟声即将敲响,“元旦和春节还能回家过年吗?”虽然有人会在心里问上几遍,但其实很多人早就做好了异地过年的准备。元旦春节境外回国人员增多,境内人员流动增加,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加大,必须密织防护网底,堵住防控漏洞,找到疫情防控和“就地过年”的“最大公约数”,画出家国平安的最大同心圆。
响应号召就地过年不聚集。辞旧迎新、年味渐浓的日子里,无论在外求学、打工,还是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回家过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结,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全世界手忙脚乱,2021年春节到来之前,新冠病毒没有预想中那样被彻底消灭,国家倡议“就地过年”,转眼进入2022年,疫情还在持续,多种变异的毒株更增加了疫情的不确定性。与短暂的团聚相比,家人平安才有来日方长。毋庸置疑,减少人员流动,“就地过年”是仍防止疫情传播的有效方式。有了2021的经验,各地配合“就地过年”的政策和设施将更完善。其实,网络早已经缩短了彼此的距离,特殊时期过“云”节,网上视频、电话问候、短信交流、微信互动拜年,待合适时机再错峰返乡和家人小聚,于家于国都更安全。此外,今年春节期间的北京冬奥会,定会成为一场世界盛宴,让疫情笼罩下这个寒冷的冬天变得浪漫、多彩且温馨。
工作生活按部就班不添乱。疫情面前,容不得任性妄为,容不得特权作祟,必须有令才行、有禁即止,从自己做起,从小家做起,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慎终如始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做好个人防护,养成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常消毒等卫生习惯;养成不聚集、一米距离、喜事新办、丧事从简等生活方式;倡导聚餐控制人数、使用公勺公筷、不相互夹菜、不食用野味等餐桌文明;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遵从防控措施,执行各地防疫规定,不怕麻烦,出入积极配合测量体温,主动出示健康码、行程码;该查不查的失职工作人员,应查却不配合的对象,或者该报不报、瞒报的,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法律责任;时刻提高警惕,发现咳嗽、发热等症状的,主动去医院接受治疗,有感染症状的,绝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危害他人生命健康安全。
未雨绸缪成竹在胸不惶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思想上充分准备,此次新冠疫情不同以往的几次疫情,境外疫情持续扩散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全国各地风险等级也因此不停调整中,就算哪一天自己居住地被封闭管理,调为中风险甚至高风险地区,也大可不必惊慌,相信我们背后强大的祖国,按照本地制定的应急处置预案,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物资上适量储备,根据有关部门建议,家庭定期适当储备一些生活用品、应急物品、应急工具、应急药具、特殊人群食品等,遇到疫情或自然灾害时,可以有效开展自救互救。守好自媒体阵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刷存在感,相关疫情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非常时期行“不可违”之事,必将付出惨痛得代价。
此心安处是吾乡,惟愿家国两平安。“就地过年”既呼应了全国疫情防控的大局,也有利于家和国家的多向安全。我们坚信,雾霾,终会散去。有了全国举力的积极应对,有了一个个春节“不团圆”的坚持和守候,我们一定会迎来更加安心更加踏实的节日大团圆。(相庆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