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2022年经济工作的“蓝图”已徐徐展开。把握好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握好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政策取向,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政策能否提升效能,要看能否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能否让老百姓更多受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才能更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财政政策积极,我们底气十足。尽管今年赤字率适当下调,但由于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接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数据充分说明:我国财政支出强度有保障。关键在于如何统筹用好资金,让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钱怎么花”,一方面要服务于“减”。今年扩大财政支出,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支持减税降费,确保2.5万亿元减税退税政策落到实处。要看到,上亿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韧性、潜力所在,而减税降费是支持市场主体最公平普惠、直接有效的办法。从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为市场主体带来实惠,才能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对冲经济下行的“三重压力”,让市场主体青山常在、重焕生机,让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破浪前行。
“钱怎么花”,另一方面要服务于“加”。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额度6400亿元,比去年增长300亿元。扩大有效投资,就是要优化支出结构,理顺优先顺序,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避免粗放式发展。从支持“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到基础设施补短板,一系列举措将切实助力稳就业、保民生、扩需求。此外,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还将集聚更多社会资金、带动各方力量,形成发展合力。
我们还要看到,财力下沉基层,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让财政资金“一竿子插到底”,直达基层“神经末梢”,是防止资金截留挪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有助于让“真金白银”尽早落到企业,惠及个人,办好全社会最关切的事。
有企业从业人员表示:在持续多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国家还能有这样的财政支出投入、减税退税规模,相当不易,充分说明政府与市场主体共渡难关,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确,为了百姓过好日子,政府将继续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确保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该花的钱一分不少,财政资金必将更好兜住民生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