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航云南董事长回应路透社记者提问时“答非所问”引发热议。该事件在舆论场中持续发酵,甚至殃及东航形象。由此,涉及一个很值得探讨的现实命题:突发性事件新闻发布会如何回应社会关切?
每有重大事件发生,举世关注,公众充满信息“饥渴”。相关部门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详情、答疑解惑,既可满足公众知情权,也可瓦解谣言,更是履职尽责的体现。可以说,无论党政机关还是公共企事业单位都有依法依规披露信息的责任。
东航客机坠毁,不仅机上人员的家人忧心如焚,公众也极为挂怀。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准确、全面回应社会关切,能够起到抚慰人心、熨贴人心、安定人心的效果。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发布会上尽最大可能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信息越精准、全面,越能拉直问号;态度越真诚、友善,越能赢得理解。
在举世关注的重要场合,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必然失分,任何不妥当的行为都会被质疑。因此,出席新闻发布会的相关人员有责任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有限时间内,有的放矢地回答各种“刁钻”提问。哪怕实在不掌握详情,也不宜敷衍塞责,更不能顾左右而言他。
事实上,熟练与媒体打交道,驾轻就熟地回答记者的发问,本就是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一项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敏锐力、理解力、表达力,乃至听力。早在6年前,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就要求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遇到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关切等要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
如何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中办、国办要求相关主要负责人带头接受媒体采访、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由此可见,相关负责人在面对公众“盘问”时要迅速站出来,还要准确、精准发声,要说到点子上,与民意形成良性互动。这是官员在新媒体时代应具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对本职工作能力的一种检验,更是一种责任意识——对手中权力负责、对所在部门负责、对公共利益负责。
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及时、准确地回应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就是在维护人民权益、彰显公平正义、展现国家形象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举措。惟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才越有信心,对未来才越有信心。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