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时代赋予“清明”新内涵

【连网】  清明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在清明时节缅怀先辈、寄托哀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当前,特别是农村地区清明祭祀似乎同“烧纸钱、放鞭炮”划上等号,让充满文化气息的节日多了“烟火味”。其实最初古人过清明,虽然也祭祀先人,但他们在纪念逝者的同时更憧憬未来,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正本清源,还清明节本来面目,倡导清明安全、文明、绿色祭祀。

“绿色清明”寄哀思。“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据统计,我国每年清明祭祀焚烧的纸张达千吨以上,清明节当天全国“白色浪费”高达100亿元,此外,大量集中焚烧祭品,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就是说礼仪到了,心意表示了即可,传统祭扫的节日我们应当传承,但时代在进步,特别是在环保理念日益提升的今天,祭祀已故亲人的习俗也应该与时俱进。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大力倡导简朴、环保等祭祀方式,反对大操大办、炫富、迷信等祭奠陈规陋习行为,“鲜花换火纸”“丝带寄哀思”“海上祭祀”“植树祭祀”“网上云祭祀”等绿色环保方式成为新风尚,用一束鲜花、种一棵松柏、写一篇祭文等类似的“绿色”祭扫方式寄托哀思。清明祭扫重要在心不在形,真心诚意地将逝者铭记于心,对于逝者来说,才是最大的敬意。让祭奠形式持有“绿色”,保持气清景明,是清明寄哀思的应有之义。

“红色清明”祭英烈。清明节不仅是祭拜祖先的传统节日,更是缅怀英烈的重要节日。祭英烈是传统,清明时期,去烈士陵园或烈士纪念碑前扫墓,为英烈送上鲜花,这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的方式,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革命历史的礼敬;祭英烈是感恩,我们在充分享受着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种得的胜利果实的同时,要在甜蜜中不忘苦难,在幸福中保持感恩之心;祭英烈是责任,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清明时期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赓续先烈遗志、弘扬优良传统,让祭奠持有“红色”底蕴。

“青色清明”记人生。“逝者往矣,生者尤悲。逝者已去,生者尤鉴。”把握生的“清”,方能感悟死的“明”。清明踏青之际,带孩子到先人的墓地,给逝去的先人先烈们献花、磕头、敬酒,以示感恩,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让孩子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 以清明为契机,对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通过学习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内涵,不断强化自己的政治意识、纪律意识、底线意识,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打造政治生态之“清明”。

大道至简,方显本真。借着清明祭祖踏青的美好时节,让我们沉下心来静静地思考清明节背后的人文意蕴,让清明祭祖回归其“清明”本色,在天地万物与人和谐共生、家国情怀与时代发展之间,体悟“清明”的新时代价值理念。(胡海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