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努力做一粒饱满的“种子”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同时强调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一粒饱满的种子,能战胜严冬冰雪,在春风春雨里萌芽成蕾,展现出气象万千、无与伦比的蓬勃生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过:“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一粒好种子,能实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个好人,能做到“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从古到今,那些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像孔子、孟子、屈原、司马迁这样的思想巨人,像陈胜、吴广这样的起义领袖,以及像张思德、雷锋这样的先锋战士,甚至像掏粪工人时传祥、“雷锋传人”郭明义、“小巷总理”林丹这样的基层人物,都算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他们顶天立地,扎根于时代的土壤,奉献出自身的光热,绽放出精神的花朵。

做一粒饱满的种子,首先得本本分分扎根,踏踏实实成长。袁隆平经常告诫他的学生,“电脑里面长不出水稻,书本里面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下田去”。他更是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在获颁“共和国勋章”之后,他第一时间表示回去就下田;他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脸、刷牙、吃早饭,而是下田。“下田”,跟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袁隆平,就是用这种朴素的方式印证着深刻的哲理:春种秋收!种子不辜负春秋,人也不能辜负时代!

植物学家钟扬常说:“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他一生钟情于“种子”,从教30余年,援藏16年,走遍了西藏最偏远、最艰苦、最荒芜的地区,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援藏期间,他累计培养了6名博士、8名硕士,他们多已成长为我国民族地区急需的科研教学骨干。一因而多果的“种子”,因此具备了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大千世界,因为有千千万万像种子一样的人,各行各业才能盛开鲜花,结出硕果。

毛泽东同志把红军长征比作“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经历长征的红军官兵,正如一粒粒饱满的种子,经过烽火硝烟的洗礼和自然苦境的锻炼,中国革命不仅生长出了更壮的苗,而且结出了丰硕的果。这“种子”是信仰的种子,是思想的种子,是奋斗的种子,也是希望的种子、复兴的种子。鲁迅说:“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火种”的力量使然,无可阻挡。

一粒树种,能成为广厦栋梁;一粒草种,能染绿万里河山;一粒思想之种,就能唤醒觉悟,就能从善如流,就能蔚然成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各条线上的平凡英雄,包括你我在内的每一个普通人,尤其是党员干部,都应当努力成为一粒饱满的种子,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经受历练锻炼,接受培养打磨,在时代的春天里茁壮成长,不怕艰难险阻,战胜挫折失败,勇担使命而勇往直前,脚踏实地而行稳致远。(方文舟)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审核: 吴弋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