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一段名言,说明读书对人的性格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读书日的临近,全民阅读的氛围在各地愈加浓郁,人们来到各大书店、图书馆、阅读组织等,或寻找自己喜欢的图书,或体验各式各样的阅读活动,或寻求更多阅读新模式。期间,有个阅读群体是我们习惯性忽略的,即老年阅读群体。
2021年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8%,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当然,对于平时忙于工作的中青年群体及忙于学业的学子们,在这个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静下心阅读一本书是多么奢侈的事。而对于老年人则不然,可以想见,阅读是他们退休以后的年龄红利,空置下来的大把时间足以让他们深入到阅读的快乐中去——在人口老龄化加深的社会形势下,这一群体必然是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对象。基于此,我市更应该关注老年阅读活动开展的实效和障碍,回应老年阅读群体的诉求,优化我市老年阅读活动推广机制,不断畅通全民阅读工作的“全年龄化覆盖”。
在“硬件”上,理应强化针对老年群体的阅读组织和空间的打造。最近,一份《北京市老年阅读群体满意度与政策需求调查》出炉,根据调查,北京市老年人参与阅读活动的主要诉求是有老年阅读固定空间、不必长距离奔波。相较于中青年群体的线上阅读习惯,传统的线下阅读依旧是老年群体的首选。但据笔者调查得知,老年阅读组织在我市仍数量有限,缺少经费运维,这也导致相关阅读活动的开展地点通常不固定、环境简陋、受众面狭窄,严重阻碍老年人群的阅读推广。因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在有针对性引导和培育老年阅读组织的同时,也从街道、社区、养老机构的闲置腾退空间入手,开设专门的老年阅读空间,保障老人能在公共交通方便的地点找到专设老年阅读活动空间。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也应针对老年读者加强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
在“软件”上,各大阅读机构理应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拓展配套服务项目。笔者以为,相关部门需要组织业内专家,因地制宜地制定老年阅读服务标准;面向阅读组织、图书馆、街道社区阅读空间、实体书店等老年阅读相关机构,开展老年阅读服务培训,具体包括提供老年大字读物、组织阅读服务培训、培训老年阅读领读人、教授网上阅读技巧等。对社区人员、老年阅读活动志愿者、书店管理者、养老院管理者、图书馆馆员等进行培训,强化其为老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优化为老年阅读活动服务的效果;通过读者“点单”的形式,配合开展个性化阅读服务,将文化惠民、文化利民送到老人的身边。(□ 张晨晨)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