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发挥科技保护支撑作用,推进古籍数字化,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古籍,即指1912年之前经过刻印、抄写等方式所生产出版的图书和文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古籍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已完成古籍普查270多万部,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古籍文化资源。
数字化助推古籍有效保护。由于年代久远,受岁月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古籍自身形成了固有的“脆弱”性,往往只能被束之高阁,成为“展品”或“藏品”,无法让更多人走近古籍,十分不利于古籍的保护和利用。如何让古籍走出“藏书阁”,更好发挥其传承文明、弘扬传统、普及教育的价值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下古籍保护、传承与开放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古籍数字化为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找到了破解难题的“密钥”,让老古籍换发新活力。相关统计显示,目前仅有7万多部古籍可供线上阅读,所以加快古籍数字化保护建设迫在眉睫。通过实施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以数字技术的加持,让古籍与读者实现一对多、点对面、虚对实的互动,实现古籍数字化资源汇聚共享,从内容可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使古籍里的文字快速“活”起来。古籍数字化,不仅能让古籍“母本”不用冒着各种风险“抛头露脸”,而且让以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籍走出“深闺”,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满足更多读者的阅读需求。
数字化助推古籍高效利用。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古籍数字化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家图书馆的“中华古籍资源库”已在线发布超过3.3万部古籍影像;中华书局的“中华经典古籍库”已发布3000多种、15亿字的点校本古籍;“中国基本古籍库”收书1万种。这些古籍数字化成果不仅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利用了古籍的历史信息,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古籍的有效利用,人们只需预约登记、就可通过网上阅读使用古籍资源。《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做强做优古籍数字化重点单位,推进古籍专业数据库开发与利用。利用新技术整合海量古籍的知识体系,深入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推动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
数字化助推古籍广泛普及。随着普通扫描技术向三维高清扫描迭代发展,互联网向物联网转变,古籍数字化向数字人文进化,通过数字出版技术打通虚拟和现实之间鸿沟,让传统馆藏古籍资源通过新媒介形成“元宇宙”,助推古籍文化资源以数字化方式向大众普及。在媒介大融合、知识大融通的当今,要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化传播,加强古籍题材音视频节目制作推介,以数字技术推动对古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支持各级各类古籍存藏机构和整理出版单位开展古籍专题展览展示,鼓励古籍文创产品开发推广。同时通过古籍进校园、经典古籍优秀版本推荐等活动,在全社会掀起古籍阅读热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让更多古籍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华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通过数字化深入推进古籍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让古籍“活”起来,走近社会大众,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书香中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周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