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打好组合拳

据本报报道:根据最新调查结果,我市生物物种多样性位居全省前列,本次共调查到全市物种3673种,其中维管植物1363种,陆生脊椎动物367种,陆生昆虫720种,淡水水生生物878种,海洋生物386种。由此可见,我市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水平,直接反映生态环境的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到“修复天然保护林”,从“建立起近万个各类自然保护地”到“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这些宏大的工程项目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积淀出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科学家迄今发现、描述和命名的物种,仅占地球全部3000万个物种的6%,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研究就已经灭绝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然刻不容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除了政府持续“发力”,还应该让生物多样性从“学术术语”走向百姓“耳熟能详”,充分动员社会公众的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格局。

  各地政府可通过制定、修订地方性法规,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建设,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各相关领域中长期规划,建立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制度。要进一步落实就地保护体系,完善迁地保护体系,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分级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通过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信息云平台,完善生物多样性评估体系,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定期开展打击整治破坏野生植物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破坏野生植物生存环境和违法经营利用野生植物行为。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同时加强科普教育,因地制宜设立生物多样性教育基地,寓教于乐地做好生物多样性知识普及,撒播生态文明的种子。(□ 秦继真 肖婷婷)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