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家门口的非遗文化传承不妨再多一些

近日,海州街道南门社区打造室内非遗文化长廊并向辖区居民集中展示,不仅丰富了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让居民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也让京剧、淮海戏、海州五大宫调、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传承。

  非遗作为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源泉。让非遗鲜活起来,让非遗在群众心中扎下根,发挥出承载历史、传承精神、鼓舞人心的教育作用,是有关部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海州街道此次开展的非遗进社区活动,就是让非遗更接地气的一个尝试,这样的活动应该长期持续、加大力度、普遍开展。

  非遗来自于人民,就要活在人民之中。当下,非遗项目普遍面临传承乏人的困境。这种困境的出现有诸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便是非遗与人们的“交往”太少,人们对非遗项目了解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缺少对非遗感兴趣进而热爱的人群,自然也就缺少能传承非遗的人。非遗与社区的紧密结合,近距离让人们了解非遗并喜爱上非遗,特别是对于可塑性非常强的青少年群体,也许非遗进社区活动就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非遗的种子。

  当然,非遗进社区只是第一步。让非遗更接地气,还需要政府、社会和市民共同努力。相关部门要更加关注非遗工作,加大保护、开发、利用的投入力度,通过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保存、拯救优秀文化遗产。在非遗宣传上,要找准非遗与现实作用的结合点,不妨借鉴他山之石,尝试通过发展非遗特色旅游、打造特色景点等,拓展非遗文旅的深度和广度,培育其现实生命力。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在学校、社区等地广泛开展非遗技艺、故事的传承教育工作力度,增强群众尤其是孩子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从而使大家成为非遗的欣赏者和传承者。(□ 王文)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