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守护好三江源“中华水塔”,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关乎民族生存和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其中有个地方多次出现——木里。(9月29日人民日报)
木里地处祁连山南麓青海境内,黄河重要支流大通河源头,藏语意为“燃烧的石头”。曾经因大规模非法开采留下“累累伤疤”,高寒草原湿地生态遭到破坏,水源涵养功能逐渐减弱……通过种草复绿已基本完成植被覆盖。两年多来,通过采坑回填、渣山复绿、边坡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木里矿区生态系统结构逐渐稳定、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升,总体生态环境趋于好转,高天流云、牧草如茵的美丽风景再现,生动印证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态逻辑。
“发现问题就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木里问题要抓好整改,不留尾巴、不留遗憾”……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破除错误发展理念,以政治生态的荡涤与大考推动自然生态的修复与整治,把生态整治的山山坳坳变成锤炼作风的好战场,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综合治理行动,打响人民战争,着力形成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做到政治上查清、整治上有力、长远上规范,“木里新生”说到底是新思想指引新实践带来的深刻巨变,是新理念“源头活水”浇灌下重现蓬勃生机,创造了一个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中国奇迹。
环境也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一块块生态环境的短板正在补上,一个个阻碍绿色发展的体制和制度坚冰正在消融,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践行。
在黑龙江伊春,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良好的生态使这里成为旅游“打卡地”;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当地群众将库布其沙漠的漫漫黄沙变为高产良田,依靠种植、畜牧、光伏等产业增收致富;在江苏连云港,随着海域生态持续改善,渔获又丰富起来……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十年禁渔”的万里长江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从荒原变林海的塞罕坝林场到沙土变良田的库布其沙漠,“绿色地图”在人们身边不断拓展;从云南大象北上南归到藏羚羊穿过铁路公路繁衍迁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成为一道道美丽风景,牢记“国之大者”、重塑绿水青山,新时代10年,一个个“木里新生”式中国故事,见证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努力,勾勒着未来中国生态美、百姓富的幸福图景。(秋声)